那个午后,我们坐上大巴,前往江汉大学,参加武汉市青年心理情景剧闭幕式的展演。路途漫漫,我们的大巴穿过车流,开上高架桥,跨越长江,开了将近四十分钟,才终于到达展演的现场。
进入会场时,前一个节目的剧组正在排练。后来才知道,他们来自武汉市某所高中。在我眼中,他们的表演已经非常精湛。当然,任何表演的瑕疵都难逃指导老师的双眼。一声低沉的吼声,冷不丁地从台下黑漆漆的空气中刺出,舞台上的演员停了下来。在指点几句过后,演员似乎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一个高个子的瘦削男人站了起来,和演员们大声交流着。在昏暗的灯光下,隐约能瞧见他扎起来的发型。他随即走到台上,帮助演员确定走位、摆好动作,之后站在旁边,一边指挥着灯光,一边盯着他们的表演。
我们所有人都时不时注视着台上的情况,已然感受到会场紧张的气氛。几位主演还在记忆台词,导演则在一遍遍地试听准备好的音频,不忘叮嘱演员带上道具。这样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还记得,在恽代英广场的木廊下,我曾和几个剧社的同学围坐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剧本的思考,进行话剧排练。在不大的空间里,演员们揣摩着角色的台词语气与动作神态,不断酝酿情绪,试图使自己走入角色的内心。长廊下夜风习习,卷起一地落叶,发出簌簌之声,是小舞台最纯净的背景音效,也让我在那么一瞬间感受过满足和惬意。但是,那时的我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表演而受到太多的触动。也许是厌烦了枯燥乏味的重复排练,也许是想着要赶在宵禁之前回到寝室,总之我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剧本的内涵,没有和演员们发生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因而在剧组中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回想起来,两年前的自己刚刚开始摸索话剧这片全新的领域,还显得极为幼稚,然而如今,情况似乎已经不同了。
终于轮到我们排练,学长嘱咐我多拍一些剧照,留作纪念。我坐在台下前排正中间的位置,通过相机所拍下的剧照,与之前的校赛排练并无二致。当初的我们,常常聚在东十八宿舍的地下车库,一起做着奇幻的梦:在排练中打磨剧本、调整状态,也在放松之余欢笑嬉语,讨论剧中“内卷”和“摆烂”现象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虽然剧本逐渐成熟,初具创意,但是学校初赛让剧本暴露出许多问题,并且当时留给我们修改的时间并不多。决赛前的那个晚上,在空荡的九号楼教室里,我们对演员的站位和台词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并重新进行尾幕的排练。上台前最后一分钟的心跳加速,上台后全场的黑暗与静默,以及我站在会场后方进行的每一次灯光控制,都历历在目。最终,我们实现了进步,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可以说,一路从校赛走到这里,虽属不易,却苦中有乐,我体验到友谊的微甘和奋斗的充足感。
各个剧目单独排练之后便是大联排。到了晚上大联排结束时,指导老师走来,和我们交流感受。“你们的表演功底差一些没什么关系,在这个平台上释放自己的情绪,尽情地展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对你们来说,都会是比较难忘的经历。”他看着我们,温和地笑着:“无论最终的表演效果怎么样,下台了,我都会说你们演得很好。”
是啊,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我们的行动就具有了纪念的价值,成为成长路上的重要回忆。在返程中,我仿佛能够追溯那些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在华青剧场,我第一次参与剧社的展演,那时虽然与人疏离,但确实在灯光师的角色中收获一份快乐;我曾与物院、数院的小伙伴一起打磨剧本,登场演出,逐渐感受到与人为伍、共渡难关的滋味;我也曾和好友一起创作心理剧剧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而今,我和这一群伙伴,来到了更大的舞台,这是对我过去探索话剧道路的肯定,也可能预示着未来更加漫长而坎坷的路。江汉路长,夜深方归。
次日中午,我们再启程,虽然路远,不免有时头昏脑涨,但到达会场时,我们立即振作精神,对即将到来的演出充满信心。长路漫漫,有幸走过,才能知道其中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