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的“藏匿美学”

作者:董娱辰 编辑:温竹青 发布日期: 2024-04-10

夜半,满月的光亮照进我的房间,空气里只有窗外永不停歇的蝉鸣和池塘边青蛙的叫声。确认父母已安然睡去后,我缓缓拉开写字桌旁的木椅,坐下。

蝉鸣、青蛙声和满屋的月色突然消失,眼前只有黑暗,时间和空间一瞬间停滞了。我深吸一口气,手指在空中摆动,潜水艇操控台上亮起的按键逐渐浮现。房间的布置变成了潜水艇内部的装置。紧接着,仿佛被抽走了空气一般的驾驶室挤进一阵鲸鱼的嘶鸣,孤独又悲伤。要开始了,我摸索着发光的按键。“咔”的一声,我驾驶的潜水艇开始在深海里移动。它行驶在我永恒的夜晚,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我走过竹峰寺下,翻开小桥下方布满青苔的长石板,青色下掩埋的正是百年前陈元常的蛱蝶碑,石碑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在无人知晓的脚下长存永驻。我捏了捏手里老屋的钥匙,将它和里面储存的老屋以及老屋周边的巷陌乃至整个已经消失了的故乡都存放在这里。就像钥匙紧挨着的那块碑,千秋万载地藏在这里,无人发现,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

《夜晚的潜水艇》是青年作家陈春成的一本小说集。他笔下的九个故事,“游走于旧山河和未知宇宙间,在现实和幻想中开辟出一条秘密通道。这些故事,关于藏匿与寻找,关于追捕与逃遁,关于无常与确凿,带领读者在超现实的隐秘空间里自由穿梭。”

如今的青年作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经济增长在当代青年群体的观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个体化与物质基础上的精神追求。但当这代青年步入社会时,他们却发现自己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似乎难以实现。他们内心充满着“奋斗无用论”的焦虑感,同时还要时刻面对危机与不确定性的挑战。精神追求与现实条件之间的落差赤裸裸地摆在青年作家的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自我与社会、如何安顿身心成为了当前青年写作的现实母题。

而这些映照在陈春成身上,就凝结成独属于他的“藏匿美学”。于是,陈春成在《夜晚的潜水艇》中,把祖屋的钥匙藏在石碑下,去对抗现代化对故乡的抹除;他在洞穴中的钻研,去对抗制度化对人的“裁剪”;万年的《红楼梦》即使弥散于艺术之中,也可以发挥美对权力的超越。在陈春成的“藏匿美学”中,他以精致的笔触拆解人间的桎梏,向自我内心深处挖掘,将其隐匿于厚重却轻盈的文字之下。有学者称其写作风格“隐秀”。

然而,躲藏、遮掩之下,陈春成的作品并不缺少现实感,《夜晚的潜水艇》有不少内容含有对现实的批判,某些甚至暗触政治的“神经”。《音乐家》、《裁云记》、《竹峰寺》等作品就不乏隐喻。不同于直接明了的现实批判,陈春成另辟蹊径,选择一种隐晦式表达。这也是为何部分读者批评其写作缺乏现实感的原因。但是,陈春成认为,“现实气息要是写得太现实了,也就没有意义了。”即便是取材于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的创作,陈春成也习惯于把自己“藏”起来,处理之后再放进去。陈春成习惯于用“藏匿”的方式来对抗世界,比起如实反映,他表示,“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不用那么单一”。

陈春成用他独有的想象在时间、空间和内心深处凝结出一种“诡谲之美”,荒诞又神秘,但又在与现实碰撞时迸发出别样的火花。对于陈春成的文字,余华评价道,“天空才是他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