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广之声,声入人心:校园广播时隔七年回归南湖校区

作者:王姝萱 王心泉 编辑:胡找心 发布日期: 2019-03-07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王姝萱王心泉)3月5日清晨7点10分,体育学院2017级本科生郝宗祥同学伴着悠扬的乐曲开始了晨跑。“自从南湖校区广播开播以来,感觉校园文化气息浓郁了很多,也有了更多人情味儿,就连锻炼也更有动力了。”郝同学感慨道。

重视校情民意,华广之声再度回响

南湖校区的广播,并非横空出世。它诞生于2005年,但由于让路武汉市政建设,加之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南湖校区的广播在2011年后便不再与桂子山校区同步播出了。

而在上学期的校领导午餐会上,体育学院2018级研究生郝一就此事提出了南湖广播能复播的愿望:“当时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是想,让南湖校区与本部拉近距离。因为本就是一桥之隔。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平时本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南湖也并不知道,没有那种与本部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也是一大遗憾。”

南湖校区广播的回归,是校领导基于校园建设和民生工程的考量,加紧落实桂子山民需求的结果。

接到任务后,学校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开展实地考察,在上学期末完成了南湖校区广播系统建设施工方案。经过假期月余的施工建设,时隔七年,华广之声再度于南湖校区回响。

本次复播处处充满了创新的智慧,这也是华师人共同努力、群策群力的结果。据校广播台介绍,此次复播改建十分注重校园环境优化。分区建设最大化减少了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同时通过专杆安装、电缆入地敷设等方法,保障了校园的美观性。其中,居民区沿线规划13个,教学区沿线规划14个。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南湖广播线路采用了最新网络技术,实现了桂子山校区与南湖校区广播的同步、控制、监测等功能;升级本校总控室设备,使南湖校区在有限许可下实现了扩音功能;优化布局音柱,保障了音质。

服务更多师生,南湖校区文化建设加强

广播是青春气息的印记,在学生心里,广播重新开通给他们带来了更多融入感和温暖,广播中的“真诚相约每一天”,即使毕业多年也难以忘怀。正如84级校友李子所说:“在学校最难忘的回忆,就是每天清晨,华师校园广播准时响起,华中师范大学广播台!”

校广播台台长、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本科生蔺娜说:“两校区广播同步播出保障了信息交流与传递,让南湖校区与桂子山校区的同学和老师们收听保持一致,及时获取新鲜的校园资讯。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校广播台的服务人群和广播影响力,提升了两个校区的凝聚力。一定程度上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娱乐和便利。”

郝一同学表示,当第一次听到广播的时候,心情很振奋。“这意味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感受校园文化,南湖也有了在本部上课的感觉。对于南湖校区而言,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让南湖体院研究生学子感受了学校对我们的关爱。”

建设中求发展,发展中为民生

广播复播只是南湖校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校在南湖校区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目前在建有南湖教学科研综合楼、南湖校区地下停车场,南湖变电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楼)已列入建设计划,累计(含计划)投资逾6.7亿元。

为配合我校本科教学改革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变化,南湖综合楼的78间大、中、小教室均设计为研讨式、云端教室模式,即未来教室。该未来教室内部摒弃了传统黑板和固定桌椅,取而带之的是大尺寸幕布、MDDB移动数字讨论板、壁挂式白板、教学平板、移动取电器和数字讲桌、移动桌椅,可实现讨论、协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模式,并可以全程录播。此外,专项投资200多万元用于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约3000平米的光伏发电面板放置在主楼屋面,基本能满足18000平米地下室的日间照明用电需求。2017年,南湖综合楼项目完成主体结构验收。

为解决教职工停车难的问题,学校在南湖校区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同时,我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共建,改造了学校大门出入通道,便于车辆出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