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起步阶段,很多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梦想和方向。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未知’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是‘无限可能’。”对于大学生彷徨的现状刘楚煜这样回答。
生长于荆楚大地的刘楚煜有浓厚的历史情怀。他喜欢楚史,热衷楚文化,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他发现目前的研究资料对晋楚关系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便萌生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他开始探索“春秋时期晋楚邦交”。
刘楚煜把这个课题的立项过程比作“单打独斗”,繁琐的资料整理是最大的困难。他用了大半年时间翻阅浩如烟海的史料,汇总抄录,整理成集。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研究春秋史的老师,刘楚煜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论文送到校外审阅,再一次又一次地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反复打磨的过程是艰辛的,好在这份艰辛结出了硕果。这项获评“优秀”的课题成为刘楚煜踏入史学研究门槛的起点。
科研,锻炼了刘楚煜的逻辑思维,提升了他的研究能力,也让他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今年5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中国史研习营。在研习营里,他向教授们请教问题,和其他高校学生互动交流。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科研成果,刘楚煜拿到了北大、复旦、人大的硕士生录取资格。
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刘楚煜还选修了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一方面,他认为历史学者不应只沉浸于历史,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反思,还应立足于当下,关注与理解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学习法学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获得不一样的视角。“法学思维和法律视角确实能给秦汉时期的研究带来不一样的思路。”刘楚煜感同身受。
学习工作之余,刘楚煜的生活丰富多彩,他选择不设限地根据兴趣进行尝试:担任过院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院艺术团主持人、朗诵队队长、年级篮球队队长;也参与“围炉分享团”国学义教活动,为东湖社区、金泉社区的居民讲授国学经典,在卓刀泉小学教授“国学”课程;暑假期间,他还到偏远山区支教。在不同的尝试中,刘楚煜探寻着丰富的自己。
关于未来,刘楚煜满怀期待,憧憬着无限可能:“我希望自己在科研领域能再接再厉;同时也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不给人生设限,探索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