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学子】魏来: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作者:王霞 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01-15

魏来的名字与“未来”谐音,魏来的导师王敬尧教授第一次看见魏来便说:“看见你就看见了未来。”魏来至今仍记得这句话。在他看来这句话充满了导师对自己的期许。

乐在其中的科研之路

公开发表论文14篇,参与7个科研项目,独立主持6个科研项目,多次实地调研。身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5级博士,提起“科研”这个词,魏来说自己“乐在其中”。其实,如今收获的科研成果,是他的勤奋和近乎偏执的认真。

在魏来看来,做科研需要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实地调查三方面的能力。“我的导师既是学养深厚的政治学学者,又是眼光锐利的期刊编辑”,魏来说,“在导师身上,我学到了治学勤奋严谨,更学到了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果,那么是勤奋和认真成就了团队中的我”。魏来说,他在一个学期内曾经写作超过20万字的研究报告,在科研过程中也多次赴内蒙古、浙江、湖南、云南、湖北各地市和台湾等地开展调研。

魏来的科研历程大致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阶段。本科时期,他加入了课题组,主要是参与比赛和一些社会调查,如参加挑战杯赛等。在硕士阶段,他师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敬尧教授,加入了导师的团队。他回忆道,“在团队里,我涉及科研的范围更广,不仅会做一些以前的常规工作,还渐渐参与项目论证,科研结项等事情。”博士阶段,他成为导师的开门弟子。他经常师弟师妹一起“闭关”,讨论交流关于课题的想法,有时甚至是离开学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一呆就是一周,甚至是更久。他也曾参与多次学术交流,接触到更多的知名学者,学术视野得以拓展。

2016年2月,魏来与导师王敬尧教授合作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中国社会科学》是国内公认的人文社会科学最高级别学术期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其实这篇文章可以追溯到2014年,整个论文经过初稿、定稿、投稿、匿名评审和编辑发表等环节,导师和我共同反复修改了不下20次。”魏来回忆说,每次自己都拼尽全力,认为已经是达到自己智力极限的最终版本了,但每次他的导师都能点出其他可以修改的地方,这让他很受鼓舞和触动,不断向着完美蜕变。“每当到了你所认为的极限,如果有新的外部刺激(帮助),就会迎来更大的进步空间。”过程虽艰,但果实甜美。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科研之路便是如此的。

科研之路上,最令他感动的是导师的细微关怀与鼓励支持。在他博士论文开题遇到困难之时,导师与他一起交流探讨。开题当天,导师早上5点半就亲自来到了他的宿舍楼下,与他一起梳理思路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没有一丝的指责和不耐烦的情感,而是一直在鼓励他,甚至曾对他说,实在开不了题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有好的问题意识。导师也经常关注的他的生活。有时遇到一些紧急的科研任务,加班熬夜是家常变法。导师会时常提醒他要注意休息。魏来庆幸,这些鼓励与关怀与自己的科研之路如影随形。

顺其自然的生活之道

“我喜欢生活顺其自然,事情一件一件的去做,人生一步一步去走,一步一步挖掘自己、发展自己。”魏来说,生活中的自己并没有太强的规划意识,属于“意识流”。他喜欢和女朋友打羽毛球,跟自己的好哥们打篮球,喜欢夜跑5公里、享受跑完冲凉之后的清爽,也喜欢“开黑”几盘王者荣耀。他觉得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也是魏来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总结了一套“心法”:通过读书量来理解书本核心知识;读传世之作,经典著作和现代研究的文章;读书要成体系,以时间为线索或是以流派为线索;要拉近自己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环境。

魏来打算毕业之后到高校任职。他说:“每天可以见到年轻活力的大学生,同时,自己可以继续自己兴趣所在的科研事业,每个时间段研究不同的课题、看不同的文献,生活更加多元化,每天都有新鲜感。”

“同节奏”的爱情

“我们是同节奏的爱情,顺其自然在一起。”魏来与女友是同级的硕士,在不断地聊天交流中,两人渐渐理解并靠近对方,最后顺其自然地走到一起。之后,女友跨专业考博,面对巨大压力,魏来与女友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在相互鼓励中,两人同时拿到了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至今,两人恋爱已有5年。两人不仅是生活中的恋人,更是学术cp,彼此都是对方学术作品的第一阅读人,互相指出问题,交流建议。他是北方人,女友是南方人,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比如他在生活上一步一步地走,做好现阶段的事情就好,而女友则是长远打算。两人也在渐渐的努力克服彼此的差异。他很享受两个人一起游玩,一起交流学术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