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见习记者 廖姝云 通讯员 蔡文琦 谭世娇)2014年10月,我校经管学院的李芷菡、刘燚爽、刘芸、李奥,数统学院的吴晓旭和社会学院的曹敏讷等六位大二学生为进行“以房养老”相关课题调研,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走访600多人,研究成果获我校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荆楚网在报道中也大量引用了课题组的数据。3月17日,华大在线与“以房养老”课题组作了对话。
华大在线:一开始是怎么想到要做“以房养老”有关的课题呢?
吴晓旭:决定参加“挑战杯”后,我们一开始就把方向定在“养老”上。在去养老院的过程中想到了这个课题,再加上武汉从2014年7月正式作为“以房养老”的试点,是我们身边的热点,选题也就确定了下来,导师也比较支持我们。
华大在线:为了研究好这个课题,你们内部的分工是怎样的呢?又经历过怎样的磨合期呢?
刘芸: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了“扬长避短”式的分工。因为涉及数据分析,我们就找了数统学院的吴晓旭,后来考虑到做调研问卷,社会学院的曹敏讷也加入了进来。
李奥:因为大家来自不同学院,共同的空闲时间不多,所以我们一般开会都是晚上九点半以后,每天都是整栋楼最后一个走的,经常在九号楼被锁门的叔叔赶,和叔叔都快混熟了。
刘燚爽:可以说,最快的磨合方式就是熬夜。我们经常一起熬夜做课题,第一次交院里的申报书时,就一起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熟了吧,一个通宵下来真的什么都干得成。
华大在线:6个人,走访了600多人,这么大的任务量是怎么在三个月内完成的呢?
吴晓旭:我们去老人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做社区问卷调查,分别收集对老人和子女看法;还会去解放公园等老人聚集的地方,询问他们的想法。而且为了研究政策的试点,我们还专门采访了工商银行和汉口银行的相关负责人。甚至是寒假回去,我们也都带着调查的任务。我们希望调查可以全方面多层次地反映问题,就在前不久,我们在武汉市所做的调研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的项目和团队。
华大在线:你们认为自己所做的论文与其他团队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和特点呢?
课题组:我相信每个团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对于我们团队来说,其中一个特色就是我们做的实地调研,去了各处老人院,还在周末下乡访查,在调查时运用了多阶段随机抽样,同时还有计量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还有就是我们运用了数学模型,比如Logit模型,充分体现了多专业的合作优势。
李芷菡:得到了一个好的团队和一群最棒的队友。作为负责人,团队是我最珍惜和最有力的武器。
吴晓旭:了解到数学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应用,对数学建模更加熟练。这个竞赛需要经常跟老师接触交流,使我懂得如何让论文变得更加“上相”的技巧。
刘燚爽:现在学货币金融学觉得特别轻松,因为在调研过程中已经有所了解,还跟晓旭学了建模。
曹敏讷:在调研问卷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次问卷全由我们独立设计,问题修改了多次。
刘芸:以后写毕业论文不用那么怕了。我们大家都收获了一份友谊。
李芷菡:我们经管的院长,因为我们才大二,是从来没做过科研的一群零基础的人,院长也不嫌弃我们,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教起。有些人你要是不去尝试接近的话,你可能永远都觉得他是高高在上、不可碰触的。但你跟他接触后就会发现,真正做学术的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华大在线:对最后呈现出的论文结果满意吗?接下来有怎样的打算呢?
曹敏讷:目前出来的是我们第一期论文,主要采访一些失独老人、住养老院的老人、空巢老人,第二期计划就想采访一些有房产的中产阶级老人,第三期是想拓展到全武汉市有房产的老人。虽然已经得了“挑战杯”校赛一等奖,我们接下来还要在校内进行一次筛选,才能进入省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