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学子】杜砚:不忘初心 忠于文字

作者:庄徐英 罗雨萍 编辑:徐佳晨 发布日期: 2015-01-25

文/庄徐英 罗雨萍

百度一下“杜砚”二字,2006年希望英语小学组全国前六名、2008年新概念英语大赛冠军,赴韩国访学、2013华中七校英语演讲冠军等条目映入眼帘。而这“杜砚”竟都是同一人,就藏在我校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是一名大三学生。

2014年,参加全国“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一举夺冠,翻译美国儿童名著《蓬头安妮的奇异故事》,杜砚,这个曾经躲在别人光环下而心生自卑的女生,在和文字打交道的漫漫长路中,正一步一步走近她的梦想。

过不去的自卑心

杜砚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别人。而就在这等自卑之中,她又渴望着能和别人比较,证明自己。

杜砚曾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自己的数学很差,每次考试都只有五六十分,身边“科科都是90+”的人却特别多。每每看到这样的人,杜砚便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为什么我不如别人?”回忆到这里,她拍了几下桌子。

数学虽然差,但杜砚的英语成绩从小就很好。高二,她参加了“21世纪·CASIO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得全国二等奖。她就此给自己定下目标:“高考,非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不上。”

但事与愿违,高考失利的杜砚与北外失之交臂。“其实就是考不上,能力不够”,她笑说:“那个时候对自己认识不够,太想要证明自己吧。”

高考后的杜砚一直很压抑,直到考进华师,这里清幽的环境,很快让她恢复心绪。但内心深处的自卑,却仍然时不时折磨着她,未能消散。

大二那年,杜砚决定参加“外研社杯”演讲比赛,她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这类全国性的英语竞赛。尽管此前参加的全国性比赛名次都很不错,她还是很看重这场大学里的全国赛,“想象着能获得和以前一样的好名次”,杜砚渴望再次证明自己。

“至少是省赛前三,挺进决赛”,这是杜砚的目标。

省赛,她一直从七月份准备到十月份。演讲题目是《苏格拉底遇到孔子》,而她却无从下手。“平时看书的范围太窄,觉得哲学类的书太难,就不想看。”查找资料,看老师推荐的大量哲学类书籍,杜砚磕磕绊绊地写着这一份演讲稿,前前后后多达50次。

结果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仅有全省第七名,杜砚感到挫败。“我参加过很多比赛,也多次得到冠军,所以一直想着不能比以前的自己越来越差,一直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跟自己过不去,放不下以前所谓的成绩。”

过不去的,还有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