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山廖存希
2012年12月1日中午,她利用午休的时间整理文件,为她第三次出席的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就业论坛做准备。下午两点,她如期带领着我校8位研究生在论坛上,与全省100多位残疾人尽情地聊天。
她,就是我校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刘轶。她8个月时因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失聪,从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在20多年的无声世界里,她用文字和看口型与别人交流。但凭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小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中考考入重点高中,不仅读完了本科,还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已通过GRE和托福,目前正在申请到美国继续读博深造。
读大学以来,她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把爱撒向其他身患残疾的孩子,到儿童福利院义务支教、到武汉聋校志愿辅导学生、在残联聋人协会做义工。20多年的求学路上,历经坎坷磨难,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7年爱心路上,关爱帮助他人,她坚持不懈,梦想依旧。她说:“无声世界有别样的精彩,美好人间有无声的关爱。”
刘轶(右二)正在与聋校孩子交流
抬头,用坚强超越常人
1992年,在父母的陪同下,小刘轶异常兴奋地来到普通小学就读。在正式上第一堂课时,听力上的缺陷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早晨,“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急急忙忙向教室跑去。在操场上看同学们玩耍的刘轶愣在原地,不知怎么回事儿。等小刘轶明白过来,急匆匆地赶到教室,还没坐稳,同学们又“哗啦”一声全都站起来了。刘轶急忙站起来,同学们早已随着班长的口令坐下了。实在不明白怎么回事儿的刘轶不禁又羞又急,觉得自己很笨,泪珠一下子涌了出来。
回家后母亲安慰道:“不是你笨,而是你听不见。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只要你今后努力学习,克服困难,你会比其他小朋友做得更好。”刘轶尔后遇到很多了困难,她心里始终记着母亲那句话。不能和同学用声音正常交流就写纸条,课堂上接受不了老师讲的知识她就在课后借同学笔记抄,不懂的再私下问老师。
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刘轶的语数成绩常常是满分。她还有颗为同学服务的心。班上班干部竞选时,刘轶既羞涩又坚定地说“我想为大家做一点事”。几乎是全班通过,刘轶成为班上的学习委员。
数学老师非常喜欢刘轶,“这孩子,聪明、善良、勇敢、坚强。是所有学生的榜样。”
为了丰富自己学习生活,刘轶在向妈妈保证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报了书法美术培训班。还在“迎香港回归书法绘画比赛”中,以“归”字获得书法项目一等奖。
1998年9月,刘轶靠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初中。在开学之前,小刘轶独自来到小学老师的办公室,一一向教过她和没有教过她的老师告别。听懂或没听懂她的话的老师都很感动地不停地说“好、好……”。此时,刘轶爸爸已经在小学的楼梯间装好了精致的大钟。那是她用自己积攒已久的零花钱买的,她要给母校留一个纪念。
来到初中的刘轶,在开学不久,双手将一份字迹娟秀的入团申请书递交给班主任,她以入团为目标,督促自己要好好学习。在同学们下课玩耍时,刘轶却在语文调研组、外语调研组、数学调研组……向老师请教问题。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刘轶以年级第3名的好成绩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通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刘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老师说:“刘轶有着常人无法匹敌的勇气和毅力,我们的路很长,在以后的生活中,请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因为世界并未放弃你,就如刘轶的人生那样。”
因为高中学习节奏快而繁重,刘轶在高中理科学习上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她一直在坚持,每天只能睡5个多小时,三年后刘轶终于考入大学并主修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成功考进我校教育学院的研究生。
如今研三的她,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口形模仿在唇读双语语音中的作用》,在境外权威期刊香港特殊教育论坛上发表了《语音编码等因素在听障大学生唇读中的作用》。《美国残疾学生考试调整在托福中的应用及其启示》一文被收录在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里。
学习主动积极、善于阅读是刘轶研究生导师雷江华对刘轶的最大感受。“研究特殊教育需要深入实践。刘轶会毫不羞涩地与师生交流,与聋哑人沟通,每周都去聋校上课。其余时间就看各种中外文书籍,她似乎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他坦言,刘轶找他讨论非常频繁,一周最少要见一次面。刘轶每次都是带着问题来找他的。每次见面笔谈和口谈相结合,至今刘轶还保存着许多和雷老师笔谈时的小纸条。大多数老师会担心自己的学生不学习,雷老师却担心刘轶学习太过于投入,把自己弄得太紧张。
“我都是被逼出来的,我需要成长,需要付出。”当问及刘轶为什么如此不服输时,刘轶笑言。高中罗同学坦言,刘轶是她心中的小海伦,坚强勇敢。“如果可以,我愿将自己的听力借给刘轶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