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颂:86岁入党的老教授

作者:洪山 张凯 廖存希 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2-06-30

6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86岁老教授朱建颂与该院180名大学生党员一起举起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进行了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被称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的朱建颂教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守候56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前排右二为朱建颂教授

坎坷曲折的青少年

朱建颂1926年出生于武汉硚口。父亲在法国领事馆做杂工,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务工维持生活。他因此得以于1939年春季进入法租界的法汉中学。初中加高中,一共是6年。

法汉中学的校长是中国人,但核心人物是对内称院长(相当于“住持”)、对外称教务主任的法国人。学校先后有6名圣母会修士参与管理,中法各半。修士也都参与教课.

学校开设的课程跟一般中学一样,只是多了一门法文。法文跟国文、数学都是每周6节。国文之外,作文单独计算成绩。

朱建颂从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语言天赋。中学毕业,他考上华中大学国语系。在大学的分班考试中,他不仅中文写作分到甲班,连临时抱佛脚学的英文写作,也分到了甲班.

在华中大学,朱建颂有幸做了钱基博先生(钱锺书之父)2个月的学生。可惜,此时朱建颂的父亲收入锐减,而当时的华中大学还是私立学校,学费高,当朱建颂得知自己同时还被湖北师范学院录取时,他选择了从华中大学退学,转到湖北师范学院读“便宜”书。

在湖北师范学院还差一年就要毕业时,父亲完全失业了。朱建颂不得不辍学,到法汉中学附小做了一名“孩子王”。1951年夏天,武汉市文教局接管法汉中学,在原址新建了武汉第一师范学校,朱建颂也因此成为武汉一师的一名语文教师。

自强不息成为语言学家

1955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学、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决定跟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举办北京语音研究班,由各级选送优秀教师或行政干部参加学习,毕业后仍回原省市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1956年春天,“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第一期在北京开学了,刚刚30岁的朱建颂成为普通话的“黄埔一期生”。中科院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丁声树先生是他的老师。“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国际音标。有中学时代6年的法语基础垫底,朱建颂成为一期生中唯一获得国际音标满分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