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张勋:我的诗集叫《静女》

作者:王奕尹 杨静梅 编辑:崔桢桢 发布日期: 2012-04-22

文/杨静梅 王奕尹

他戴着眼镜,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嘴角总是挂着腼腆的微笑。

他话语不多,有时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坐着,显得文质彬彬。

他不在中文系,却颇显诗人风范,是个“诗歌控”。

这个来自恩施大山深处的土家族小伙子,在乡间田野长大。看似普通的他,在大三上学期自费六千元出版原创诗集,收录七十余首诗歌。

张勋,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09级学生,因为一首《老男孩》而萌发了自己出书的想法。

“我的诗集,叫《静女》。”

演义小说看出文艺梦

张勋的文艺梦起于他的祖父。

张勋祖父的大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张勋常常会翻出一些演义小说,并从中感受到了书的魅力。

“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薛刚反唐》,那个时候觉得书中的人物很有英雄气魄。”张勋回忆道。

由于年龄不大,但小说里又经常会出现许多生字,张勋时常将一本缩印版的《新华字典》放在手边,边看边查。父母因害怕耽误他学习,便反对他看小说,他拿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偷偷地看,每每看完一本,他便马上又向爷爷“索要”更新鲜的精神食粮。

升入初中后,语文老师高金祝成为张勋文学之路中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在张勋看来,高老师不同于往常的语文老师,相比于物质,他更鼓励学生们追求精神生活。而高金祝在班上所做的一首诗——《带露的蔷薇》也成为张勋文学道路的转折点。

“细腻生动的表达,让人深感陶醉;也是从那时起,诗歌在我心里萌芽了。”张勋如此回忆道。

诗歌梦的种子在心里种下后,张勋时不时就会写一些随笔。还有些时候,他干脆伏在桌上写诗,一琢磨就是老半天。同学们见他这样,常常笑话他是在发呆,但当他的作品被老师当众表扬后,周围的人逐渐被张勋的才情征服。而对于如此的褒奖,张勋却很谦逊:“初中的时候,我写作文经常会用几句优美的话或者几个比较文艺的词,同学们很羡慕我的文笔。其实那时候小,有的词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很美。”

《雨巷》引入诗的海洋

升入高中之后,学习担子变重,压力也随之变大,可张勋对诗歌的热情却有增无减。

周身的同学要么“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就游手好闲或沉迷网络,而他则每有空闲便琢磨诗歌词句。

同学以为他不务正业,他却说道:“这是我释放压力的秘诀。当你读诗、写诗,你就会不自觉地被带到一个非常非常干净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剩下的只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