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学者研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新史料、新方法、新理论”

作者:温心悦 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3-12-11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温心悦12月9日至10日,“新史料、新方法、新理论: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再出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副校长彭南生,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资深教授马敏,澳门理工大学《澳门理工学报》执行总编陈志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彭南生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期待本次会议推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在未来取得新的发展。马敏追溯了章开沅先生创办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过程,介绍了中心成立以来的学术交流活动及研究成果,并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重点作了展望。陈志雄介绍了《澳门理工学报》及其“中西文化”栏目,认为本次研讨会将学者、学术机构与期刊融为一体,为共同推出优秀研究成果提供良机。

主旨演讲阶段,波士顿学院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学术总监吴小新在线上做“从湘西到延安:通过历史档案探索现代中国‘关联的历史’”主题报告。报告提出,天主教苦难会在湖南活动期间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强调在“关联的历史”视域下解读档案资料将拓宽东西方历史文化交流研究的视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熊月之研究员就清末新学传播大潮中的“哲学译介热”作报告,认为主要哲学流派、重要哲学家、哲学史的叙述框架等都在此时被引介,对后来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分组报告与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分享了包括近代中国基督宗教研究和中西文化互视、交流与融汇等多个主题的最新学术思考。

自由发言环节,熊月之、段琦、陈建明、吴义雄、章清、梅谦立、吴小新等多位学者从破除专门史研究壁垒、地方文书与西文资料综合利用、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全球视野、大数据时代分析史料的新方法等方面,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马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再出发”是对原有研究的升级换代,是在开发新史料和解读旧史料与中西文献互证的基础上,关注全球史与区域史的关联性,探索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从而复原历史的原生态,寻找史学研究的真联系、真问题。

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办,《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近代史学刊》编辑部协办,是我校120周年校庆历史学科系列学术活动。

(审读人:徐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