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罗嘉丽 吕雨馨)11月18日,第四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在南湖综合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副校长任友洲、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任友洲在致辞中表示,第四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旨在持续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贡献学术力量。希望以本次工作坊为契机,汇聚众智群力,促进学术繁荣,拓宽成果交流,共同为推进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宏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贠杰,任友洲共同为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政策科学系揭牌。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在致辞中表示,“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已然成为了一个具有专业性,符合学术生产规律的对话交流平台和品牌,助推了思想交流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政策科学系的成立恰逢其时,在理论转变、现实应用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国家发展之所需,时代发展之所需,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之所需”的有力举措。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教授杨立华公共管理问题和经济学问题引入,探究了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政策执行力的RACM模型,进一步阐明政策执行空间、政策执行意愿、知识与技术资本以及协商执行方式等的重要性。
贠杰强调了发展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基础、内涵、管理学意义、制度基础等学科学理的角度剖析公共政策评估,探讨了我国政策评估较弱的制度因素,介绍了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范式。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研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贺东航介绍了“政治势能”概念的由来,分析了其蕴涵的三重含义。他主张,要通过田野调查产生问题意识,探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本土经验。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世香基于实践和学理背景提出“草根创新”的扩散机制问题,以组织同形理论架构的现象和机制为启发架构“制度趋同”的分析框架,以模仿型机制、强制性机制和规范性机制探究草根创新扩散的内在逻辑。
本次工作坊由我校主办,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政治学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是第二届“华大中国之策学术季”系列活动之一。
第二届“华大中国之策学术季”系列活动于9月底至12月中旬举办,包含首届“科学决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首届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策”校友论坛、第二届公共行政青英学者论坛和第四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四个子活动。
(审读人:徐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