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王棣)5月14日及5月17日,在朱雀火箭和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大力推送下,我院联合研制的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CXPD)02、03和04号系列立方星成功进入太空轨道。

发射现场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升空时刻;图片来源于大漠问天微信公众号、广西大学
CXPD 系列立方星是一种能够实时捕捉并精准识别宇宙高能暂现源X射线偏振信息的空间探测器,其首发星于2023年6月7日发射升空。该系列立方星是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广西大学(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院所历时十余年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后的产物,已实现从核心器件到星载智能系统的全链条自主研制。本次卫星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CXPD合作组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取得了又一次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微电子学、智能系统和空间探测与天文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强大创新能力。

CXPD03和CXPD04立方星

Topmetal-L像素传感器芯片
新一代CXPD02、03和04立方星的电子学系统和像素传感器,在CXPD01基础上通过硬件、固件和算法的多重优化实现了全面升级。像素传感器采用我校最新研制的Topmetal-L芯片。该芯片尺寸为17×24 mm2,像素阵列为356×512,像素间距为45 µm×45 µm。具备新型哨点扫描读出方式,相比传统rolling shutter方式,读出速度有显著提升,降低了无效数据量。最终,对8.04 keV全偏X射线实现了60%以上的调制因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较于CXPD01研制周期大幅缩短,但探测性能更强。
此次发射的03和04号CXPD 立方星作为载荷搭载于之江实验室研制的“三体计算星座”,具有依托天基天文大模型对伽马射线暴等暂现源实施在轨快速探测、识别和分类的能力。其将致力于为发展AI赋能的星载计算、实现多星协同的天文暂现源观测模式探索一条新路径,将推动我国空间天文观测由“记录分析”走向“智能计算”、由“单星突破”迈向“多星协作”,构建起智能化、全天候、多维度的立体宇宙观测网络,为全球天文学家提供瞬态宇宙的实时数据,以揭示宇宙深处最神秘的爆发现象。
(审读人: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