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造一批华师“金课” 齐抓共管全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作者:曹阳 朱强 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12-06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曹阳 朱强)12月5日至6日,我校分别组织召开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师座谈会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座谈会。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副校长夏立新,各学院教师代表出席。党委宣传部、人事部、本科生院、校团委等职能部门领导及各学院相关领导参加。

夏立新首先介绍了座谈会召开的背景。他指出,今年,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相继召开,教育部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各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员参与,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座谈调研,探索构建具有华中师范大学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座谈会上,各学院教师代表积极发言,介绍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做法,并对学校的教学发展建言献策。

赵凌云代表学校感谢广大一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辛苦付出,也感谢老师们为学校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他说,课程、课堂是教学的基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生长点,也是学校抓“以本为本”的着力点。要通过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主管职能部门的支撑保障作用,创新“金课”教学方法等途径,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度、深度、难度以及厚度、能够推进师生互动、教学互长、学习互通,能够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化、可量化、可持续的华师“金课”。

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赵凌云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学校、教师及学生都要树立高度的课程思政自觉,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二是探索“课程思政”多样化模式,通过融合式、版块式、讨论式等不同方法,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每一门课程。三是注重每门课程的思政内涵,广大教师要从课程中努力挖掘凸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以及体现专业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的内容并加以认真梳理,融合进课堂教学。四是学校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如编制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培育一批精品示范课程,营造“课程思政”氛围等,全面构建学校课程思政体系。

据本科生院介绍,学校近期还将陆续召开加强体育、美育及劳育工作座谈会、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座谈会等一系列座谈调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