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覃茂 万娜 白炜 杨朝清 张涛)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公告》,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申报的《中国农村调查·家户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申报的《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黄河流域》、人民出版社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系列丛书、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国历史疫灾地理研究》丛书以及我校出版社申报的《刘守华故事学文集》《邓嗣禹全集》等六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立项。
《中国农村调查·家户调查》《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黄河流域》均为我校中国农村研究院“世纪工程”之新版中国农村调查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中国农村调查·家户调查》以1949年以前传统家户形态为调查对象,旨在系统梳理和还原传统时期中国农民家户生产、生活的原貌,揭示中国农村家户制度的运行机理和深层逻辑。该项调查由调查员实地访谈完成,调查内容涉及家户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众多方面,具有系统性、规模性和唯一性。《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黄河流域》以村庄为基本调查单位,以1949年之前的村庄形态为调查对象,涵盖村庄由来与形成、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形态等几大部分,其中以形态调查为主,旨在通过深度调查,还原传统中国农村的底色,以回答“传统中国乡村何以维序和治理”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系列丛书为我校文学院胡亚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项目已于2018年5月结项。结项鉴定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领域的资深学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概括和提炼是一项具有学术开创意义的研究”,推广该研究成果将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的建构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刘守华故事学文集》收录刘守华教授六十余载学术生涯中有关故事学研究的重要著述500余万字,内容涵括对故事学这一民间文艺学分支基本原理的构建,对中国古今贯通的故事史的全景叙说,对跨地区、跨民族的比较故事学的开拓性研究,以及就佛教、道教信仰同民间故事交融的跨文化探索等。
《中国历史疫灾地理研究》丛书是我校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龚胜生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的重要成果。该丛书是龚胜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二十多年来关于中国历史疫灾地理问题研究成果的集成,也是其开创的“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可为当前卫生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防控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历史经验和科学依据。
由邓嗣禹外孙彭靖主编的《邓嗣禹全集》系统梳理邓嗣禹先生一生的研究成果,完整收录其在不同时代以中英文撰写的专著、译著、论文、随笔、回忆录、纪念文章、书评、书信等,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位曾在中西文化交流史和西方汉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著名学人。
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第三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专项基金,它通过评审、立项、监管、验收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扶持和保证精品出版,旨在树立文化标杆,推动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