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重大社会应激事件,给当前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影响,也给民众心理造成较大冲击。在此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为所有需要疫情相关心理援助的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身处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相关学术单位,依托腾讯网络技术,积极动员,师生勇于担当,为抵抗疫情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心理支持与服务工作。
心理学院重点开展了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服务、公众心态疏导和社会心态调研三个方面的工作,同时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咨询建议,作出了积极贡献。
心理援助服务
1月27日,向省教育厅提出开展学生心理援助服务的建议。1月27日完成首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公众行为与态度调查简报》,与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湖北心理援助专业人员服务队”。在学院网站开辟“抗击新型肺炎心院在行动”专栏,发布针对院内师生、大学生、中学生发出系列倡议书或公开信。1月28日完成公众心理疏导组、社会心态调研组、心理援助服务组招募,共有40名教师和214名研究生报名参加。
学校官方平台于1月30日发布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平台提供面向社会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和网络平台服务。
1月31日8点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及网络咨询,免费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援助平台得到师生大力支持,共招募了130多名师生参加,并紧急进行了专门培训。由资深专家担任咨询督导,保证心理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开通第一天内,有当值50名咨询师为160余人提供了心理援助服务(呼入超过200人次)。教育部“微言教育”公号、学院和重点实验室网站和公号同时发布,从留言和访问反馈看,社会反响良好。
公众心态疏导
疫情发生后,心理学院联合相关学术机构先后发布《全国社会心理援助倡议书》、《全省心理学工作者倡议书》。同时,还发布了《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全体老师及研究生的倡议书》,以“与你在一起 华师心院”名义分别发布《致大学生的倡议书》和《致中学生的公开信》,引导两大群体心态。
佐斌教授在武汉实施交通管制当天即通过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向公众发布“保持健康心态的十条建议”,多家媒体转发。随后《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佐斌“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一文。
江光荣老师通过湖北经视提出“给普通大众的几条忠告”,引导公众心态。朱旭老师的科普文章《疫情之下四类人群的心理调适》在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出。新浪网30日报道转发了署名心理学院和重点实验室的“来自武汉的声音——致大学生的倡议书”(田媛、周宗奎执笔)。
社会心态调研
在武汉开始交通管制的48小时内,心理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公众心理与行为调研与干预课题组以“悦问卷”“优城美市”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互传形式收集了约2400份问卷,旨在调查湖北省、武汉市等重点疫区内外公众如何看待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于27日完成“我们在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公众行为与态度调查简报(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