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王胜明)4月8日,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2025年会议在南湖综合实验楼1182会议室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杨宗凯、副校长刘三女牙、受聘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
刘三女牙在讲话中表示,国家工程中心作为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成果得益于技术委员会长期以来的专业指导和有力支持。他从构建智能时代教育学转型的新体系、打造科研创新与教育服务的新高地以及推进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探索与重要进展。他强调,技术委员会是两个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发展的“智囊团”和“定盘星”,期待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中心的战略布局和高水平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杨宗凯在讲话中表示,国家工程中心的发展要坚持“顶天立地”的战略方向,即“顶天”要强化组织管理、协同统筹和战略引领能力;“立地”要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服务国家教育重大需求。他指出,当前国家工程中心仍面临原创理论体系不健全、教育AI自主可控能力不足、教育技术应用落地难度大等突出问题。他期待技术委员会专家围绕中心的战略定位、科研方向、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建言献策,助力中心实现从技术研发平台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跃升。
会上举行了新一届技术委员会专家聘任仪式。与会技术委员会专家围绕工程中心的发展定位、科研方向、成果转化、人才梯队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国家工程中心在“顶天立地”发展格局上已具备坚实基础,应进一步强化多学科交叉和产业协同优势,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关键期,发挥好国家平台的引领、辐射与示范作用,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理论贡献和制度设计。专家们还建议,中心应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特别是发挥企业共建单位的力量,在技术产品化、场景落地和机制创新方面形成突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智能化”中国方案。
王怀民代表技术委员会专家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建设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心未来应继续发挥“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综合优势,扩大多学科交叉融合范围,深化UGBS创新体制改革,顺应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发展趋势,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深度联动,不断提升核心技术转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与实践力量。
(审读人:吴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