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思辨 君子之道
作者:方潇编辑:向卉
发布日期 2020-09-27 16:36:11

“惟其肯在空虚和荒谬之后作持续不断的努力,方有充实的希望。”跟随着顾颉刚先生的足迹,从求学之路到读史作书,从今古之争到暂先搁置,从义愤填膺到走进理解……顾先生的包容思辨逐渐走进我的心,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包容思辨,君子之道。

顾先生在自序中并没有枯燥无味的平淡讲述,而是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像是与老朋友在交谈一般,一点点地引导着我们走近。而我也从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慢慢地沉下心来,跟随着书中的先生,走过民国,走进历史。读到“汗漫掇拾,茫无所归”,我会暗觉警醒;读到他见了崔述的伟大与缺陷,我又禁不住敬佩;联系到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我便愈发觉得,辨古史任务之艰深……书中的故事充满着包容与思辨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君子和而不同”,而《古史辨自序》中的包容与思辨正是如此。包容地对待古文与今文,对待历史,对待文化,丝毫不吝惜中华民族自古提倡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与气度,同时也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手中之笔,独立思考着,认真辨析着,在历史的天空下,踽踽独行。我想,君子之道,正在于此。

很喜欢顾先生的语气,没有过分的说教,有的只是谦和。他曾经将章太炎先生的话奉为圭臬,却在看清后,选择了以更为包容的态度对待今文学。他一直将自己形容为一个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人,所以他不断读书,不断在做笔记中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曾立志要用学术史的分类法去编纂书籍,他曾看着自己早期做的批注哭笑不得,却也终于接受了那些不完美。正如先生书中所说:“学问是必须一天一天实做的,空虚和荒谬乃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诚然,一个人只要从意识到自身不足的那天开始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可以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突破,怕的是没有那份审视自我的谦虚与完善自我的决心。

人是如此,历史又何尝不是呢?古文学与今文学始终是中国史上的重要篇章,两者对于中国历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真实之处,但在推动社会改革与民族进步这一点上却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康有为所著的《新学伪经考》与《托古改制考》条理清晰,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而在此之前,崇尚古文也好,推崇今文也罢,二者无一不是在为当时的社会服务的。

顾先生的自序让我看到,对于史学来说,考据、求是、致用,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考据是对资料的考察,是对现有的史论依据的考证,确切的出处,更能让人信服;求是,即真假的判断,真即是真,假仍是假,求是让我们更好的拨开历史的迷雾,去追寻真相;而致用,即经世致用,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需要服务于社会的,都是需要应用的,唯有在致用中,它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现。而要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包容与思辨则是不可或缺的“调和剂”。

感谢顾先生,带着包容与思辨之心,带领着我们,走进古史,走进那个时代。也愿我们,亦能继续带着包容思辨,行君子之道。

(作者为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