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脱传统课堂 解锁网课新姿势
作者:刘佳怡 田天慧 林晓枫编辑:陈佳雯
发布日期 2020-04-26 23:17:51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中小学、大学都无法正常开学。利用云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对老师而言是一次艰辛的挑战。老师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学习掌握各种APP的操作方法,与此同时,教学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冰冷的屏幕、遥远的距离在老师们妙趣横生的课堂前,都不是问题。让我们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看看他们是如何脱颖而出,成功“圈粉”的。

“诗苑经典中的芳菲世界”——春日云赏花

我校有一门通识核心课叫“诗苑经典中的芳菲世界”,是由文学院的徐敏老师教授,主要是从花卉意象切入来赏析诗歌。疫情期间,有过一定网上授课经验的徐敏熟练地使用超星学习通APPQQ的屏幕分享对同学们进行直播授课。

春日百花盛开,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而花朝节和上巳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青年男女相约游玩、互赠芳草倾心的节日。疫情阻碍了师生外出踏青的脚步,但是徐敏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布置教学任务,如数字花朝节、云上上巳节等,与大家一起“云上”过节。

同学们可以在线上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区回帖,分享相关与节日相关的诗歌、各地的节日习俗、节气和心情等。这种新颖的形式既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传统节日和诗歌,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拉近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徐敏发现,囿于疫情,师生都不能出门、不能返校。但是大家对春天,尤其是对武汉春天的怀念和向往之情极其热烈。为此,她在云课堂讨论区专门开放了一篇“云上赏花帖”,让学生把看见的春天分享。在“赏花帖”中她写道:“让我们无论何时,都要用爱去拥抱周遭的世界,努力用眼睛去发现触目可及的美,共同拥抱这个特殊春天里的美好。”

相册里一张张以往武汉的春天和久未谋面的家乡春天都悄然盛开在云课堂小小的一篇帖子里。透过照片,师生共享四海春色。大家看见了蓬勃的生命,无限的生机,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春天里说不完道不尽的诗意。

“色彩信息的魅力”——贴近学生话语

美术学院的欧阳丽莎老师身处武汉,对疫情的感触尤为深刻,她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色彩信息的魅力”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中。她将一些与疫情有关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纪录片等与同学们分享、讨论。其中包含一幅原创抗疫作品——《武汉精神》。在讨论中,欧阳丽莎发现学生们能从各类型的作品中理解出不同层次和意境。她希望学生能通过欣赏这些特殊时期的艺术创作来增强对“美育”的理解。

因为设备缺失,欧阳丽莎并未开设直播课。她意识到单纯的文字可能无法准确地传达情感,于是欧阳丽莎便不断创新,采取多样的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希望采取学生更能接受的形式进行授课。欧阳丽莎为此专门学习了抖音剪辑等技术,还经常询问学生和家人对视频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对武汉话“熟悉又陌生”,于是她在第一次课用武汉话为同学录制了微视频;学生喜欢玩抖音,她将一些知识拍摄成抖音短视频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她还录制了与疫情相关的诗歌朗诵……

在新发布的抖音视频中,欧阳丽莎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2020春夏流行色——薄荷绿。“是这个颜色吗?”视频中老师指着家里的一根蜡笔问道。视频因剪辑变速,声音变得俏皮可爱。“不,这个颜色太深了,薄荷绿应该更浅一点。”她又自问自答道。就这样她找了家中常见的好几件物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对这些绿色进行区别,墨绿、青绿、浅绿……原来家中也藏有万千色彩。视频旁的绿色小字幕也在不断地勾起往下探寻的好奇心。最后老师惊喜地发现:“找到啦!原来在这里。”她指着阳台上的一盆多肉,原来这就是薄荷绿。

多样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她希望趁这次网络授课提供的学习机会,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尝试用更贴近学生的话语讲述知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趣味横生的思政课

提起《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很多同学的第一印象应该都离不开枯燥、乏味和古板这几个词,认为这门学科知识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如果你们都认为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的固有属性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学院岳坤峰老师的课堂,恐怕是要刷新同学们的认知了。

受新冠疫情影响逗留在家乡的岳坤峰,通过网络平台给同学们进行授课。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他还会不时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家乡的见闻。有时,直播课堂中出现的阵阵鹅声也成为了学生们打趣的对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授课程知识以外,岳坤峰还十分注重对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为此,在保证正常的线上教学工作的同时,岳坤峰还在课后给同学们布置了别开生面的作业。他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见闻,以“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拍摄一段学生自己对家乡展开介绍的小视频。在小视频中,身处祖国东南西北各地的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他们从建筑、饮食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们即使身处家中,也产生一种“行万里路”的愉悦。岳坤峰布置这个作业的初心,是想让学生们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强化他们对于家乡的情感。同时,他还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同班级的学生了解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开拓眼界,激起同学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岳坤峰还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堂展示环节,要求每一位同学在当次课结束时进行一段才艺表演。因此,每逢下课时间,同学们都会自行推选一位“幸运儿”进行炫技,而这位幸运儿在同学们的“千呼万唤”之下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从歌曲演唱到葫芦丝、小提琴演奏,精彩的“表演”赢得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不时还有同学通过平台功能送出自己的“小花花”表达自己对表演者的赞赏。岳坤峰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打破因电脑和距离产生的隔阂,让同学们用欣赏和学习的眼光看待彼此,增进同学们相互间的沟通了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强化学生们的自信,充分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马列新闻原著选读”——云上辩论赛期中

从新学期伊始的二月到樱花烂漫的三月,再到燕莺呢喃的四月,时间惦着轻快的脚步,不知不觉之中本学期已过半,期中考核如约而至。其中,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门专业课程——马列新闻原著选读,在张继木老师的创新提议下,进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云上辩论式的期中考核。

考虑到“云课堂”上的时空距离以及难以实施线上闭卷考核,张继木另辟蹊径,提出将两个课堂的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平均分为正方与反方,每一方再按照辩题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可根据辩题发表观点、查找论据、相互补充,正反两方相互辩驳,进行激烈角逐。在辩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同学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会对辩题进行深刻思考,加深认知;另一方面,同学们在查找论据的时候还会不断扩充对辩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广度。在限定的时间之内,每个小组的派出代表对辩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记录,由此作为老师评判学生期中成绩的依据。

在辩论过程中,各个小组内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旁征博引,气氛火热,宛若键盘之下的火星子正顺延着无线网络的信号,一触即发。在上课前五分钟,老师将课题发布,各小组便迅速进入状态。上课时间一到,辩论赛便正式开始。正反两方分别在各自的讨论群内进行分工,包括查找相关概念的定义、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观点提炼。随后,正方派出代表,将观点发布在小组的讨论群内。再而,反方针对正反的论点,进行辩驳。你来我往,各位辩手舌绽莲花,有理有据,辩论得激烈无比。“辩论赛”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倾向于整理思路,理清逻辑,深入探讨,挖掘出对手辩词中的逻辑漏洞和思维偏差,从而各个击破。

时间滴滴答答地走过,辩论赛接近尾声,在这一场酣畅淋漓的接招与过招过程中,上课、考试和分数仿佛瞬间不再成为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镣铐,考试不再是拘泥于一张静态的纸面,而成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吴沛评价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云上辩论方式的期中考核使得同学们在思维更加灵活,在合作上更团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这是大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一次新体验,也是大学教育所需要的创新性的体现。


全校师生的共同配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虽然疫情阻止了师生相见,但是网上教学让生活、学习依旧继续。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