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青年有担当,贡献光与热
作者:方潇 柳小燕 吕嘉编辑:陈淇莹
发布日期 2020-04-06 21:30:29

寒冬已去,春暖花开。在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了诸多“青年逆行者”,他们朝气蓬勃,迎难而上,抗争在疫情一线,展现了青年担当。人们说:“90后、00后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们说:“曾经是先辈们为我们遮风挡雨,而今到我们跑出一个好成绩的时候了。”是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桂子山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他们或戴着“志愿者”的袖章出现在社区卡口执勤,或搭建起人脉网络为抗击疫情筹集物资,或发挥一技之长为对外疫情宣传工作贡献青年力量。他们是温暖了寒冬的一团火,也是黑夜里的一束光,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CCNUer。

社区志愿者:愿为一团火,温暖这寒夜

聚做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点点火光在黑暗蔓延时聚集,映红了半边天,照亮了众人心。疫情当前,面对病毒的嚣张气焰,郭小南,李卓自愿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一员,帮助构建挡在每一个家庭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将奉献落到实处,用那个行动彰显自己的担当。

郭小南,文学院2017级学生,在疫情到来之际毫不犹豫地向自己所在社区报名当志愿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功。她紧接着向其他社区提出申请,最终成功成为月堰湾社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为此她需要步行20多分钟前往工作地点。在志愿服务期间她不仅尽职尽责地做好卡口执勤,管理进出社区的人员、车辆等工作,还常常在交接班之后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间为社区居民购买食品、药品等物品。在遇到一些对疫情认识不深,不愿意配合社区工作,甚至辱骂志愿者的居民时,她虽然满腹委屈,但是总是能做到换位思考,尽全力化解矛盾。

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也让她自己收获颇丰。在志愿服务中她不仅提升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而且磨练了自己的心性。她深刻地理解到了恰当的沟通方式,温和的语气在交流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她还是文学院“小天使守护计划”的志愿者,免费为医务人员子女线上补习功课。在这个过程中她体会到了身为老师的快乐,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更清楚的规划。同时,她的父亲在疫情一开始时就去往了一线但任执勤工作,身为共产党员的父亲给她树立了榜样,在精神上也给了她莫大的支持。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李卓在武汉封城后的第二天便前往湖北武穴市的二里半社区报道,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不仅需要进行小区消毒杀菌,社区抗疫宣传,测量体温,还需要完成路卡执勤,小区采购等工作。由于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她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由于观念的差异,居民们破坏白色宣传横幅等,但她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父母一开始并不赞同她的决定,但在她的劝说下,最终决定支持她的工作,给她做好力所能及的防护。

在志愿服务中一同并肩作战的队友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0多岁的老党员从不叫苦喊累,夜以继日的工作,认真的工作态度,达观向上的性格使她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她在志愿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友谊,提升了能力,也给自己的心灵上了宝贵的一课。

像郭小南,李卓一般的点点火星虽小,但在寒冷中温暖了众多人心。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新一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这一代青年人的风采。

物资捐赠者:使命与责任,用行动来丈量

有一种担当,叫责任;有一种关心,叫行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文学院2018级研究生廖倩主动加入家乡抗疫募资志愿者组织,为家乡募资。而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孙希来,则尽己之力,捐赠1000个口罩给母校,为缓解我校防疫物资的短缺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青年人的担当。

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作为中共党员的廖倩勇敢地站了出来,毫不犹豫地加入家乡抗疫募资志愿者组织,为家乡募资。其实,她也曾担心自己只是一个尚未踏出象牙塔的学生,初出茅庐、能力不足而难以担当重任,但家人给予的鼓励让她有了信心。

她在募捐工作中传递着自己的爱心,也收获着社会的温暖。在募捐倡议书发布后,一位许久未与她联系的同学第一时间与她联系,不仅募捐1000元,还嘱咐她注意防护,传达着对她的信任与关心。

除此之外,她还主动担任社区网格员,负责所划分区域人员的管控排查工作。在此期间,她积极宣传防疫知识,做为居民解疑答惑、排除难关的“贴心小助手”。由于社区网格员的身份,她面临着因暴露而感染的风险,她的父母也十分担心,但她一直牢记党员使命,坚定地投入到抗疫活动中去,而她的父母也予以支持理解。

孙希来返乡后,关注着疫情的实时情况,看到疫情日益严峻,又考虑到留校的同学和老师可能没有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品,且由捐款到物资购买可能耽误一定时间,便下定决心为学校捐赠医疗物资。她首先联系了校医院,确认其确实需要医疗物资,之后便到药店购买口罩。但无奈药店里口罩已经脱销,她便只好辗转人际关系渠道,联系工作与医疗方面相关的人。接连联系了两位相熟的人,这才联系到厂家。但由于疫情越发严重,口罩供应日益紧张,孙希来订下的口罩迟迟未能发货。关注着疫情进展的她,在此期间内心深处十分焦急。虽多次碰壁,她却从未想过放弃。所幸,厂家在了解到该批口罩是发往武汉学校后,便与其他客户协商匀出了1000个口罩,孙希来几日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她深深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协助和理解的重要性。

除了向母校捐赠口罩,她还积极参加了当地社区和所住小区的志愿者活动。在她看来,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为家国分忧的义务和责任,帮助别人是幸福的。

无论是廖倩,还是孙希来,她们都尽己之力,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她们不只捐赠了物资,更展现了她们的青年担当。

以技抗疫:以己之长,助力对外宣传

外国语学院翻译系2018级的王佑民同学也在这次疫情中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二月初至四月初约两个月的志愿翻译工作中,他凭借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参与了此次疫情志愿工作。

在这之前,王佑民就会主动参加一些翻译实践活动,王佑民最近的一次翻译志愿活动是翻译军运会的会刊,他在这些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疫情爆发后,王佑民得知了传神语联网公司正在组织的一场志愿翻译活动,把国内的疫情新闻翻译后传播到推特、脸书等平台上,向海外传达国内最新的疫情情况以及抗疫工作的进展。在全国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王佑民一直在关注疫情的新闻,并且身边一些朋友的家属也为了疫情防控工作承受着压力,他的内心比较急切。当得知有这样一项志愿工作时,他很快向招募组织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核,开始了志愿服务。

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王佑民主要负责将资料收集组整理好的新闻资料翻译为英文,然后递交审核组进行校对。工作过程中他也会遇到一些翻译上的困难,为此他查阅资料、反复推敲,希望让翻译后的作品尽量保留汉语的生动感,在翻译官职、地名、机构等专有名词时他也格外注意。他提到,这些工作都需要保证语言的准确得体。

除此之外,王佑民还参与过为家乡交接医疗物资的志愿工作,他认为那时的工作活动比较间接,中间人的角色性更强,而此次翻译工作更为直接。他翻译时选择的每一个词汇和句式都会呈现在全球读者面前,所以会花费更多的精力。

对于近日结束的疫情志愿翻译工作,王佑民心存感激。他不仅在这次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许多英勇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也通过这个机会和渠道使他得知。在一次翻译任务中,他看到了对一支来武汉支援的医疗队的采访,那些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和提高工作效率,可能一整天或一上午都不去厕所,王佑民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辛苦与伟大。他还逐渐发现了共同工作志愿者的一些优秀品质,一个学姐知道了他的翻译工作后,也选择加入到这个活动中,王佑民很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感召到了更多的人。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