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我祖国》:平凡如斯,仍光芒万丈
作者:张丁编辑:周健
发布日期 2019-10-09 16:11:35

文/张丁

自《我和我的祖国》上映以来,票房猛涨,反响热烈。七个故事,七段历史,到底是什么令它如此夺目?当坐在电影院流下泪来的那一刻,胸腔里蓬勃振奋的力量告诉我——是那一份赤子之爱。

《我和我的祖国》采用了分片段的形式进行拍摄,电影由七个短片组成。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前夜”,那位旗杆设计师保卫着第一面国旗的顺利升起,到“相遇”中的国防科技人员耗尽最后一丝青春年华换来的成功;从“夺冠”时所有为中国女排的欢呼,到香港“回归”那刻零点升起的旗帜;从2008年那场让世界呐喊“北京你好”的奥运,从脱贫攻坚土地上的少年向着他们的“白昼流星”奔跑,到最后天安门阅兵时空军花木兰的“护航”。短短两个小时内,七段故事带我们重温中国历史,谱写出七曲振奋人心的凯歌。

在电影播出之前,很多人曾经质疑“这又是一部无聊的电影”。现如今的票房和口碑让这样的谣言不攻自破。我想,打破这些固有观念的,令我们感动和爱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故事,更在于这部电影独特的视角。你也许不会是开国大典城楼上赫赫功勋的将帅,但你可以是平凡却伟大的护旗人员;你也许不会是“两弹一星”邓稼先,但你可能是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给祖国的科研人员;你也许不是同英国谈判的中方大使,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香港表匠,也为回归而热泪盈眶;你也许没有能力飞向太空,但谁又没做过那追寻自己心中“白昼流星”的少年?不同于纪实性电影普遍的正面视角,《我和我的祖国》从大历史背后的小片段出发,从一个个经历了中国大事件的小人物出发,最大程度地激起了观众们的共鸣。从1949年至今,每一个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中国人,都有自己心里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每一个无名的“我”都是历史书里看不到的,可爱鲜活,有笑有泪。我们伴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欢呼,一起流泪,又何尝不是为自己的故事感动?“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由每一个中国人一起拉扯的命运轮,是由每一双奔波的腿脚踩出的康庄大道。原来我们就是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享受了生活,见证了奇迹。

看完电影,不禁想起艾青著名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是怎样的厚重,怎样的沉痛,又是怎样的热血和骄傲啊!复杂的情感最终归结于一个庄严的宣誓:我爱我的国。

《我和我的祖国》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那些宏大的圆满,总带了些五味杂陈的曲折和遗憾。为了核事业无法与家人相认的工程师最终错过自己的真爱;小男孩英雄般地举着天线含泪目送他的“心上人”离开;平凡的司机师傅帮助他人却“欺骗”了自己的儿子;风沙中的贫苦少年奔向归来“流星”,扶贫老干部默默倒下……可正是这些曲折遗憾,给他们的故事填充了血肉,在真实之余让人心生敬意与感动——是那些奉献者、负重者,成全了我们的幸福,成就了祖国的事业。

电影热映后,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有人责备电影好像一部纪录片;有人感叹感情变换过快,让人无法理解。而在一次次冲动的泪流满面之后,我想我找到了衡量这部影片质量的标准:《我和我的祖国》本就不是普通的电影,作为给新中国70岁生日的献礼,它的意义不在于它讲述了什么,是否符合画面美学,而在于它为每一个观影者留下了什么。我们只要看到,从1949年至今从未放弃过努力的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记爱国的中国人,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成全祖国事业的中国人,那些历史无名却坚持奋斗的中国人!70年的历史中,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英魂,在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在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在小男孩扑向父亲的那一刻,在0点0分的那一刻,在司机低头看鞋的那一刻,在“神州”划过天空的那一刻,在飞行员敬礼的那一刻,到达了真正的精神云端——14亿中国人的信念,构筑了这不完美却光芒万丈的愿景盛世。

电影最后,歌声如约响起,各大高校摇旗齐唱,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上的坚定是我们要扛起祖国栋梁的决心。那一刻,全体观众自觉起立,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庄重,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光芒。《白昼流星》中,两个少年向着“流星”策马扬鞭,天边日出火红的画面在脑海里浮现。我们依然渺小,可我们都流淌着赤子之血,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我和我的祖国,守你山河千万里,愿你和光不同尘。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