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开展主题教育的好教材
作者:熊铁基编辑:胡找心
发布日期 2020-01-10 15:45:08

我于几天前拿到《永远的怀念——忆介公》这本书后,反复翻阅,惊讶于它的编排、设计和内容,这倾注了主编范军教授等的大量心血。包括他两年前策划出版的《永远的怀念——忆陶军》,都堪称用心之作。

这是一部紧扣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好教材,建议学校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好好学习,后期还可以专门召开有关的主题讨论,这是关于我们华师的、鲜活的、独特的主题教育内容。

很抱歉我没有为这本书撰写文章。原因之一是我认为自己给《永远的怀念——忆陶军》一书写的那篇文章不够好,感情不充沛,但题目《党员干部的好榜样》还不错。直到开纪念陶军同志座谈会的时候,我才找到他给我写的一封信,信里面包含多么丰富的内容,可以生动地说明问题,我写文章时却没能用上!所以这次关于刘介愚老书记的文章我不敢写。

刘介愚同志1954年到华师工作的时候,我还是学生。后来他到武大工作,我也到华师京山分院工作了。我是1973年去京山的,1979年才回桂子山,正好与刘书记去武大工作的时间基本重合。在我的印象中,刘介愚同志在华师工作、生活了约30年,这30年,他带领华师人开拓、奋斗,倾注了全部心血,留下了宝贵财富。

我听说校领导最近提出了“六校工作”的设想,包括校魂、校史、校品、校友、校园、校制。其实刘介愚同志的这本纪念集子里就涵盖了这“六校”,如关于如何贯彻“高校六十条”、如何落实师范教育、华师如何定位,等等。我们提华师“双甲子”校庆,今天的华师是由1952年改制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发展而来,之前是私立大学、革命大学的整合。刘介愚书记是1954年来华师的,应该说,他在华师的30年,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师范大学开始的时期。正是以他为代表的华师老一辈领导,带领华师人开创了师范教育事业,奠定了华师的根基。

还有“六校”中的“校园”,也是刘介愚同志带着我们植树、平土,建设出来的。1955年,一、二号教学楼建成,后来在刘介愚同志主持下又建成了物理、生化、数学等教学楼,还有新图书馆。新图书馆的建设我就参加过,当时我带领58级学生一起推土。回望往昔,饮水思源,怎能忘记老书记的奠基之功?

好的领导就是要出主意、用干部、掌好舵,胸怀全局地思考学校的大政方针。现在赵书记提出“六校”工作思路,就是掌舵。华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校园建设,如何更好地发展,“六校”设想如何实现,都可以从纪念刘介愚同志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仔细翻看这本书,我发现里面有小故事,也有大道理。有些是和刘介愚同志有过接触后写的文章,有些是很接地气的故事,比如晏炎吾写了一篇《红苕的故事》。这个红苕的故事我也可以讲,但是讲的不是刘介愚同志亲自处理的有关红苕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年代全校师生为了度过经济困难时期,我们曾经每个人分一块地,我的地就在昙华林。红苕的故事也好,熊应煌写的“双蒸饭”的故事也好,都是讲述老书记如何想方设法改善大家的伙食问题,如何像舵手一样领导大家度过困难。

书中还有一些文章虽然写得简单,但一个个小事例却饱含深情。例如田蕙兰的文章里回忆,第一次见到老书记是在1954年,这个我也有印象,我们在昙华林的体育馆见到他,第一印象就是平易近人,亲切和蔼。她提到老书记的一件小事,使我想到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老书记为了团结师生、活跃氛围,领导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周末舞会就是其中之一。他号召干部带头,与师生打成一片。他自己住昙华林,周末经常带领一批教师坐拖拉机奔赴桂子山校区,与大家一起开展活动,谈笑风生。这些都说明刘介愚同志毫无架子,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心连心。

总之,《永远的怀念——忆介公》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党员干部尤其华师的党员干部必读的好书。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