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位教师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作者:华轩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20-06-15 12:34:21

华大在线讯(记者 华轩)近期,我校两位教师的学术成果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牟成文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人民意志:马克思法哲学的思想特质》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20年第3期。文学院付林鹏副教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周代的文化认同与文学交流——以音乐制作、语言传译为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发表。

《人民意志:马克思法哲学的思想特质》认为,在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实行中充分表达“人民意志”,是马克思深刻批判与根本颠覆传统法哲学致思理路并重构其价值的基石。马克思法哲学的理论本性需要我们超出已有研究范式与路径并从更为宽广的视域来深刻把握其整体脉络和基本特质。对于如何在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实行中充分表达“人民意志”并由此来实现人的解放的问题,马克思在深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通过建构“科学社会主义”,既深入考察了相关的“历史条件”并科学揭示完成这一问题的性质,又使无产阶级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此马克思法哲学必将导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就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人民性构成了马克思法哲学的基本特质和逻辑必然。

《周代的文化认同与文学交流——以音乐制作、语言传译为中心》指出,在早期中国政治—文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周人以“成周”为中心规划四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夷夏之辨”的产生。为避免“夷夏之辨”所带来的文化封闭性,周王朝则从基本的职官制度设计上保证了怀柔四夷的文化策略。这表现在,通过对四夷乐官与象胥之官的设置,不但保证了夷夏之间交流沟通的有效进行,更在双方的互动中实现了异质文化的碰撞融合。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音乐“合同”的政治功能和语言文字的文化凝聚功能,有效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牟成文教授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政治发展道路等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大变迁——转型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农村构建研究》《“泥腿”教授走基层》等,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付林鹏副教授为文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文学、汉代谶纬研究、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等,代表性著作有《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等,近年来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A&HCI)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审读人:吴海涛)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