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真的无糖吗?
作者:王丽婧编辑:司小平
发布日期 2021-12-11 20:16:27

近年来,“无糖”风潮似乎席卷了整个零食业,超市货架、冷饮柜逐渐被各种无糖饮料填满:无糖苏打水、无糖风味汽水、无糖豆奶;奶茶店也早已推出甜度等级的选项:无糖、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甜品界也不甘落后,从雪糕到蛋糕都以“低糖”、“低卡”作为卖点。年轻人也从未像今天这样狂热地消费,在选择零食时,看到“0糖0脂0卡”,第一个念头就是:买它!为何当代年轻人一边对奶茶甜品上瘾,一边面对“糖”的量度如此严谨?如此热烈的控糖风潮又是从何而来呢?商家标语中的“无糖”是真的无糖吗?

社会发展:从追求糖到控制糖

《人类简史》中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想想采集者祖先的饮食者习惯,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抗。当时他们住在草原上或森林里,高热量的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富含糖分的食物变得随处可见,但嗜糖的本能依然牢牢刻在我们的基因中,这种本能增加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糖分的无意识摄取,也对现代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

“控糖”不是偶然成功的商业策略,而是人类关于现代生活革命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同时,1/5(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10(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是第一位。居高不下的肥胖率和与此相关的各种疾病,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糖”的价值。

“零糖零卡零脂”的特性则完美迎合了当下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求。2018年10月,喜茶就在所有门店提供低卡甜菊糖的替代选项,每杯需要多加1元钱。在小红书上搜索“控糖”、“无糖”,分别有超过8万篇和36万篇笔记,其内容多是分享控糖日记和推荐无糖食品,低糖无糖食品似乎正在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容貌焦虑:要“甜”但不要“糖”

怕长胖、怕长痘、怕衰老……正是这些各种“怕”制造了共同的消费需求——控糖产品。颜值焦虑的蔓延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怕”,这份焦虑已不限于女生,甚至许多年轻男生也加入了外表管理的大军,管理的对象也不只是身材,一颗痘,甚至是未来的一条皱纹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而“糖”被认为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和健身类似,人们想要控制的不单是糖的分量,更是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生活状态。每个人都害怕落后,想迫不及待成为控糖积极分子,参与到这场以“健康”、“美丽”为名的时代浪潮中。害怕身体上的衰老,更害怕精神上的衰老,追求更新潮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年轻人的本质。

对大部分年轻人而言,选择无糖低糖食品既能实现自己美丽健康的期待,又不需要付出太多金钱和时间成本,何乐而不为?

慧眼识“局”:拒绝进入消费骗局

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无糖食品更像是“免胖金牌”,无糖快乐水配上各种高热量食物,就试图抹平内心的罪恶感,然而,无糖快乐水真的“无糖”吗?

在无糖饮料红火发展的背后其实是营销的隐患与健康诟病的长期存在。4月10日,元气森林的一纸道歉函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其中声称“未说清0蔗糖与0糖的区别”“乳糖有奶所以是有糖的”,引起广大网友的愤怒:“你骗我钱可以,但是不能骗我长胖!”还有不少研究表明,“0糖”饮料无法像糖一样让大脑获得满足感,反而会增加饮用者的食欲,如此一来,吃更多的高热量食品来补充能量,这更容易使人发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每100毫升液体的能量不超过17千焦时,就可以声称零热量,据此可见,这些无糖饮料的热量并非真为零。还有一部分无糖饮料依然有不少的热量,它们不是来自于糖,而是其他配料。例如饮料中添加的枸杞、果汁等配料,有的不仅有很多热量,而且其本身就含有果糖这样的物质。

从健康的角度而言,坚持科学控糖才是最重要的,在坚持科学控糖的同时,或许我们更该警惕食品企业的“无糖”宣传广告和跟风消费行为。

诚然,“无糖”、“低糖”是当代的一种健康生活理念,但兼具无糖和口感却是一件难事,想要真正的无糖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便是了解自己一天所需的热量,并进行科学控糖,不盲从不跟风无糖产品,擦亮双眼也擦亮心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