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打卡了吗?
作者:洪弋乔编辑:康瑞昉
发布日期 2021-01-14 19:49:45

 背单词打卡、健身打卡、网红店打卡……这类每日“打卡”的消息是否也刷新了你的社交软件呢?近年来,打卡渐成风尚,几乎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常驻内容。同学们或者出于激励自己的目的,又或者是为了进行炫耀,博得关注和认可,再或者是为了追赶时代的潮流,纷纷加入了打卡大军之中。

打卡原本是指把磁卡放在磁卡机上使其读取相关内容,特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插入磁卡机中记录下到达或离开单位的时间,可理解为“签到、登记、出示证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打卡这个动词的涵义又有了新的界定——即在社交软件上发布帖子,来提醒自己戒除某些坏习惯所做的承诺,或者为了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努力的证明。

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模式,“打卡”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型打卡、健身打卡、生活类打卡。它们可能体现在一张背了二百个单词的截图;一张写满今日计划完成的表格;一张在健身房的自拍;或者是各种精致的美食美景图。通过这种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文字和图片,同学们将它转变为一种内生的动力,从而起到或鞭策或愉悦自己的作用。如今,网络社交平台的迅速的发展,不断嵌入并影响着我们的个人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不断被改变的同时,也在重建着我们的人际关系。传统社会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际交往已经逐渐被虚拟的社交平台所改变,传统观念当中的人际关系已经不再满足于聊天的单方面功能,而是通过社交平台的点赞、评论等互动实现多方面的转变。这种相对来说更加自由化的传播模式,让现在的“打卡”方式在网络这片虚拟土壤上迅速发展。

那么打卡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地受到追捧?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的日常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种表演,人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和观众,每个人每天都竭力做出最棒的角色诠释。而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总是会不自觉地在他人的目光中生存,所以在生活中树立自己的外部形象就变得十分地重要。而社交平台的发展为人们形象的维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人们以这种所谓的“打卡”来塑造自己良好的,符合社会期待的,积极的正面形象,而这个塑造形象的过程就称之为“印象管理”。通过将自己突出的、优秀的那一面展示在社交平台上,“打卡”人士们得以最大程度地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自己的满足。他们选择自己打卡的内容和信息通常是符合自我预期的一种策略——即将自己的打卡成果挂在社交平台之上,淡化这成果后面为此努力或是探索的过程。从这种角度来说,“打卡”形式的出现也是一种为了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而进行的一种“理想化表演”。

同时,人们在通过“打卡”塑造形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对于学习型和健身型打卡来说,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自我监督。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人们难免会产生怠惰的想法,此时这种持续的打卡就会转变成为一种动机,试图以塑造一种他人在场的方式警告我们要时刻进行印象管理,完成既定目标,展示出符合大众预期的一面来。而那些生活化的打卡行为,则更多的是一种特殊的互动仪式。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碎片化的生活,打卡者在此获得一定的评论和关注度,这也为人际关系的交往提供了一定的谈资。根据人们惯有的从众和对比心理,当看到其他人“晒”出自己的打卡学习记录,很多人出于好奇与效仿的心理,也会不自主的加入到打卡大军当中,成为下一个打卡的接力者,将内容分享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并再次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了彼此的互相认同与肯定。打卡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一种积极的“正向引导”,激励人们开始学习读书提升自我;亦成为一种特殊“生活攻略”,鼓励人们健身旅游享受生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打卡者带来了当下的满足感、充实感与喜悦感,从而产生由内向外的坚持动力。

按照上述情况来看,坚持“打卡”本是一种可以增强自律性、建构自我的好习惯。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其主要的观点在于打卡渐渐流于形式,与初衷相背离。人们开始逐渐沉溺于夸赞与自我满足,只是为了打卡而进行打卡。

最开始打卡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基于学习热情或是情感输出进行的一种仪式,但是在表演的构成之中,打卡开始与最初的目标相背离,变成了一种炫耀和获取关注的行为。詹姆斯定律确实表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但是这种“表演”一旦过了度,就变成了一种作秀。P图和摆拍,这些本应该是用来提升自我的机会,都被所谓的打卡占用了时间。随便翻开某本经典书籍拍下一张照片就证明自己正在阅读;穿上运动衣来到健身房却只在镜子前面各种自拍,将器材当做背景板;到了某个网红打卡地只在门口变换角度拍照却不进去认真游览,又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不可否认,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打卡群体中,确实是存在。本来应该是对知识的渴求、对运动的坚持、对生活的热爱……却在一张张光鲜亮丽的照片背后完成了其获取他人关注和认可的特定目的。这确实是一种悲哀。打卡人极力在“表演”中构建和塑造自己在他人心中理想化形象。

其实打卡本身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要只流于所谓的形式,应该正视打卡所带来的影响。在打卡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才是更有意义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痴迷打卡,而忘了初衷。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