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是树 校友是根
作者:袁贻辰编辑:崔桢桢
发布日期 2011-10-19 13:04:00

文/袁贻辰

2011年10月15日,我校数统学院61级校友借进校50年之契机重回母校,年逾古稀的老人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而这场简单的校友聚会,却“意外”吸引到校党委书记马敏和副校长黄晓玫准时列席。

活动筹集人晏章万老人直言不讳地说道,全靠马敏书记频繁和辛亥博物馆馆长沟通争取才使校友们差点取消的辛亥博物馆之行得以顺利进行。

我于是想,这样一个休息日,一场与学校关系不大的校友聚会,何以让要务缠身的两位学校领导人纷纷到场并如此上心?

“母校是树,校友是根。根越多越广,树就越高越大。”马敏书记的这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

学校就如同树,从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就像一所学校从默默无闻变成百年老校一般。翻开校史,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经过全国院系调整后的华中师范学院走到今日不过是规模上从学院变成了大学,不同于部分高校频繁经历的合并、改名、甚至专业方向的调整,华师的不变彰显的是社会对于它的认可,是社会对那一批批走上三尺讲台的教师的认可,更是社会对于华师人文建设的认可。

华师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之所以能屹立百年、闻名中外,最为重要的是它培养的学生用对母校的深情撑起了百年老校的脊梁,学子们走出校门后不忘母校,毕业后的人民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代又一代的他们身体力行地为母校赢得了“中南地区的人民教师摇篮”的美誉。这是华师人文建设的成果,用人文情怀把学生和母校联系在一起,如同树和根。

试想,一所大学,如果只有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那么即便它再恢弘也有沦为废墟的那一天。而一所大学,如果学校和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便它没有校舍,感情的维系也能撑起她。。抗战时期的华师如此,在滇、桂几省艰苦办学,却凝聚了一所百年老校必须要有的向心力。战时的西南联合大学也如此,人文建设支撑着这些大学,艰苦的环境不能消磨这些决心办学的人们的意志,学子们对学校的感情拧紧了这些大学度过难关的力量,他们撑了过来,宝贵的情谊一直延续至今。也正因如此,人文建设才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今年“十一”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校友重返母校,开展了系列纪念聚会活动。为此,校党委书记马敏和校长杨宗凯特别强调,广大校友是学校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是学校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在校友聚会的这一天,马敏、黄晓玫、数院院长朱长江系数到场,仔细地为老校友们讲述学校和数统学院发生的变化。纵然有再重要的会议,这场校友聚会也不能缺席。学校领导人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学校对于校友的重视,这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掷地有声的行动。这是学校对学子的人文关怀。华师正身体力行地向人们展示什么才是百年老校该有的姿态。

这次聚会,因为这群老人而显得足够温情,但却因学校的关怀显得更为动人。华师校领导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学校配得上百年老校的称号。这样整齐的亮相、这样真心做出的努力,在这样的时刻,就是一种姿态,一种爱惜的姿态,一种令人动容的高校人文建设。

母校是树,校友是根。根越多越广,树就越高越大。在一所校园里,崭新的建筑永远不能被时间铭记,更撑不起一所百年老校的脊梁。只有校友才是学校真正的根基,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是百年老校的最深刻的沉淀。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