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随感
作者:王雅文编辑:王雅文
发布日期 2014-09-30 20:29:00

文/王雅文

北京的地铁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大一暑假,因为立大游学去了北京。听过很多课,游过很多景点,也有很多想说的,但在此之前,我很想记录一下我在地铁上的某些观察,说一些我自己的感受,或相关,或不相关。

下了火车,直接到地铁站,那时我见到了在我看来是最古老的售票方式。一个小小的窗口前挤满了人头,这些人头一直排到几米开外,挡了很多路。每个头前面都伸出一只手,手上拿着两元纸币。到处都是人。而且所有人都汗流浃背,目光疲惫又焦急。小窗口内,一位中年女人面无表情地数着钞票,发着乘车卡,不时显出不耐烦的神色。

看到这些,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我讶异,北京也有这么原始的售票方式——不是有自动售票机么?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火车站人太多了,加之外地人对那机器的操作还不甚熟悉,所以队排不过来。人工售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此时看来是最有效的。

接着是引发各界讨论的北京地铁价——两块钱十八条地铁线随便跑。为何如此便宜?政府补贴,缓解交通压力。这些课本上的话谁都知道,太空了。我只记得那天我在天坛的双环万寿亭碰到一个北京老头儿,他给我絮絮叨叨地讲了不少东西,他多数时间都在讲他年轻时的旅游经历。讲到北京,他只说,北京景点很便宜,交通也很便宜。为啥呢?因为市政府每天补贴一个亿在旅游业上。我相信他的话。

以上这些其实都没什么,只是偶然看见,偶发感想罢了。北京的早高峰,才是经常遇到,并且最可怕的。

早上七点到九点,很难挤上地铁。我们一行,只要超过十人出行,速度就会放慢很多。因为你挤上了,我下来了,我挤上了,你下来了。呆呆地看着远去的小伙伴,是件很无奈的事。挤上地铁了,多半也没什么空间。总是被人推来推去,不过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还是可以看见很多东西。

地铁上赶早班的人,大体可以分这么几类:三分之一在睡觉,因为他们有幸占到了座位;三分之一的在发呆,因为他们很困但没抢到座位;三分之一在玩手机,因为他们无聊。玩手机的,又有三分之一在看电视剧,也许是因为平时少有空闲时间;三分之一在打游戏,原因可能是两个极端:一是因为生活太紧张,需要放松;一是因为生活太无聊,要寻找寄托。当然我这么分可能有些绝对,甚至不对。因为我毕竟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但以我目前的人生经历来看,是这么回事。

至于怎么挤下地铁的,我就不详说了。我想说的是在换乘地铁时人们的状态。北京有十八条地铁线,换乘是常态。两个换乘站中间一般要走两个扶梯,还要经过一个长廊。走扶梯,左急右避是常识。什么意思?我也是到北京才知道。扶梯中间划着一条黄线:左边是给急着走的人准备的,走这半边的人需要一直向前走,尽管扶梯本身就在前进。右边是给不那么急的人准备的,大家按顺序在扶梯上码好就是了。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行色匆匆地冲向左边。如果有哪个不懂规矩的人,误闯进左边,然后在中间停住不动,就会被后面的人嫌弃。

长廊不窄,但相对人群来说,还是窄了些。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被大流赶着走的,没法停住。所有人都像古代的仆人面对主人一样,小步快走,是为:趋。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这样赶。看见他们,我好像看到无数个我高中时代见到的学霸。无论吃饭、出操,甚至是外出玩耍,他们都用在竞走的速度,与时间赛跑。

北京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吃的,你几乎走几步路都能看见老冰棍和老酸奶售卖。玩的,故宫长城颐和园,这些东西也一直躺在所有人的小学课本里。但我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地铁才是最有代表性的。北京地铁的白菜价让地铁上流动着全市最大的人群,他们才是最真实的城市表情。

对那些匆匆而过的人,我没有任何褒或贬的意思。甚至未来某一天,我也可能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只有一个表情,那就是面无表情。北京是个让人向往又让人畏惧,让人兴奋又让人痛苦的地方。也许他们中很多人,今天的面无表情是为了明天更丰富的表情。一切都是未知的。但为什么就没有人寻求突破呢?去找寻自己失去的表情。不是不想,很可能是不能。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人作了改变,也无力。一个人的表情易变,一个城市的表情,没那么好变。

光标移到这里,我往回看了看自己敲的内容。我发现这篇文章似乎没有中心。这是很可怕的,写在卷子上是要得零分的。但我实在想不出要怎么写。关于北京地铁众生相,我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褒扬他们,更没权力去苛责什么。身为一个局外人,我只是看看,仅此而已。呵呵,说到底,我只是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偶然回忆起在北京的点滴,敲几个字罢了。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