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浓浓的年味儿
作者:代美薇编辑:王珏
发布日期 2016-02-22 13:12:00

文/代美薇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迎着朔风,踏着瑞雪,爸爸载着我行驶百里地,终于回到黑龙江海伦老家,看着大门外不知寒冷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露出喜笑的容颜,倍感亲切,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一颗飘荡的游子心终于落地。算起来已经在外求学四个月有余,或许,这个春节也已经被两位老人盼了四个月。说笑着,一家人进了屋,赶紧的蹦上了热炕头,一股暖流蹿上心头,化解了身上的寒气。东北的火炕,是空调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睡上一觉,真是又暖和又解乏。

瑞雪迎春,立春伊始,天空中的雪花翩翩起舞,祖国东北——黑龙江的土地一片银装素裹,这场大雪送来新春的祥瑞,也同时增添了年味儿。在东北,过年之前要准备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供的、贤德、生的、熟的……,这些东西就是东北人所说的“年货”。从置办年货开始,东北的年味就开始浓郁起来。

年前准备

农历十二月八日,也称腊八,在东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腊八粥,年味儿由此开始,人们开始做准备,迎接新年的道来,有民谣唱到:“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在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在接下来的一年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零食,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有一些酸味儿。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之日,其用意是要把一年来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为一年之中最大的一次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来迎接新的一年的道来。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家里来客人做米饭不够的准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根据各家庭喜好,也会做几锅粘豆包之类的面食,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此由来,也有“二十九把油走”的说法,意指油炸食品。

浓浓乡俗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东北人过年最讲究的要数这顿年夜饭了,在包饺子时会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谁吃到了,就寓意这个人接下来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饺子煮好后要从锅心捞第几个丢外面去,据说这是敬给过路的鬼神。这顿年夜饭同时一定要有鸡、鱼,分别寓意年年有余、大吉大利。吃完年夜饭后,全家围坐在火炕上看春晚、守岁,并开始吃冻梨、冻柿子。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经过冰冻后解化后,就另有一番滋味——冻梨酸甜可口,冻柿子果汁充足。并且在年夜饭后吃这些冻水果,可缓解胃肠的油腻之感。

过年时,猪爪也是饭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食,啃过猪爪后,会“挠”出财运;三十晚上要彻夜亮灯,到正月十五之前要一直挂红灯笼,一宿不关,寓意益寿延年,香火不断;初一初二不扫地,好运财气都留住;初五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寓意将不吉利的事破坏,区灾辟邪;初七小孩子要吃面条,家家户户的大人会用面条缠住小孩儿的手脚,寓意帮助健康的身体,驱灾避难;“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剪头会很吉利。

春节期间,东北会举行祭神祭祖仪式,祭神祭祖一般会用糕点作为祭品,有蜜供、萨其马等食品,这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所选用的鱼必须是鲤鱼,与“吉庆有余”相联系。在祭祖时,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夜烧纸钱祭祖的,祭祖一般到初三才能结束,在结束之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这些都是东北特有的年俗,长大后离家千里不再遵守,却不敢轻易忘记。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