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计数器陷阱”
作者:邹晨远编辑:范彦芳
发布日期 2024-04-22 20:21:28

在设定目标、践行计划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都容易落入“计数器陷阱”——追求目标的量化,而忽视了问题的系统性。

以学习写作为例,很多中文或新闻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写作时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以期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蜕变。比如“每天写作一千字”,甚至要求自己进行“魔鬼训练”,每天输出三千、五千字……然而,最终的收获可能只是一堆语焉不详的文字。虽然这个过程可让练习者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写出来的文字质量真的变高了吗?恐怕没有。

这就是量化目标的负面影响。它容易将问题简单化,而且让人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错觉。不论多么理性的人,在量化指标的驱动下都难免产生一种心态:我要先想办法完成指标,别的都可以缓缓,比如论据是否可靠、逻辑是否严谨、文字是否简洁……然而,当以“写满规定字数”为首要目标时,人们反倒可能会追求不简洁的文字,因为越不简洁就越容易达到指标。久而久之,习惯了这种模式的人还怎么写出言简意赅的文章呢?

习文如此,万事皆然。每件事的量化目标都有多个衡量标准,当其中某个标准被特别强调时,其他的标准就很容易被忽略,完整的“体”被简化成一个“面”。如果凡事都以完成量化的目标为第一要务,做这件事最核心的目的常常就会被忽略。而在这种心态的驱动下,“拓展知识面”被简化成“每年读五十本书”,“提升文化素养”被简化成“每周参观一趟博物馆”,“加强实验能力”被简化成“每天在实验室待够四小时”,结果长时间下来,书单有满满一页,博物馆逛得七七八八,实验数据记录了好几个文档,但自问有什么收获时,大脑却一片空白。为什么会没有收获?因为在做这些本应该注重内在咀嚼吸收的学习或工作时,只顾赶进度,而缺乏了对问题系统性的思考与加工。

这其实就是买椟还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思考、咀嚼、反馈的过程,这才是我们从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能得到收获的关键。而要摆脱“计数器陷阱”,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不可缺失——去分析问题背后的系统。

对于写作来说,每天输出多少字是最重要的因素吗?不,写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有输入和思考,才会有输出。只把目光局限在“输出”上面是没有意义的。比起问“如何才能每天多输出一点内容”,也许更好的思考方式是:如何才能在每天的生活中,多一些思考,与此同时能写出一点思考的成果?同样,“如何每天多读一点书”背后的系统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它去找到阅读的方向和需求,再有针对性地阅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提升文化素养”“加强实验能力”等综合性的目标,背后的系统也是类似的。

这就是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一个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往往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背后所存在的系统。这需要我们具备一种全局性的视野,避免陷入局部利益的考虑,忽视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我们要做的,是去优化这个系统,从根源解决问题,而非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