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
作者:吴沛编辑:彭志翔
发布日期 2019-09-28 15:52:49

习惯把自己养在金黄的梦里,我在你的世界里练习降落,不谈金钱、权力和性,只开着一扇干净的窗户,折射低飞的阳光。

彭斯的家乡生长着这样一片金黄的麦田,它有如一曲田园牧歌,不断滋养着他那纯洁而敏感的诗心。然而,在塞林格的笔下,这样的麦田却只能存在于主人公霍尔顿的幻想世界,成为他逃避现实、安放青春的一处世外桃源。霍尔顿幻想自己守望着一方麦田,保护着朝悬崖边奔来的孩子们,在这片麦田里,再也没有其他大人。“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也许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妥协,也许是因为与倾听者的隔阂,他最终以自嘲的方式让自己的一番设想草草收尾。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荒诞的,色彩纷呈的世界里,是谁在真心渴望去守望那一片金黄色的麦田?我总觉得,以淡泊著称的梭罗未必会义无反顾地奔赴麦田。瓦尔登湖湖畔的生活近乎完美,闲暇时种豆吹笛,还有鲈鱼为伴,更何况,梭罗几乎每周末都会去相距不远的母亲家去拿上一些生活用品,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只可惜,霍尔顿不是梭罗,金黄色的麦田里除了一片麦子和一群做游戏的孩子,一无所有。因为,霍尔顿是众人心目中的坏孩子,他被迫退学,满口他妈的咒骂世界,挥霍无度而又夜不归宿。而恰恰是霍尔顿,这个看似习惯于藏污纳垢的社会的孩子,最需要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世界,去守望他心灵的一方净土。至少,他不虚伪、不矫饰。他生活的世界如此荒诞,功利的教育、伪善的校长和世俗的价值观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囚禁了他,他当然会反抗、会愤怒,但他还是被迫原谅了集黄牙、口臭、粉刺等种种缺陷于一身的阿克莱,也原谅了世界的藏污纳垢与荒诞不经。然而,霍尔顿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青春的懵懂与世界的成熟之间的冲突,最终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糊涂地承受,是一种代价极大的成长。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隐喻。正如 书中的安多里尼先生告诉霍尔顿:你将要学到的一门知识是,你将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惑、恐惧甚至恶心的,你并不是第一个,在这方面你倒是一点也不孤独。

在课堂上,霍尔顿不愿服从学校设定的规则,让他描写一座枯燥的房子,他偏要描写那有趣的、写满了诗句的手套,即使被迫退学,他也不以为然,反而将其看成一种解脱。被退学后的日子里,他辗转于酒吧、舞厅与廉价旅馆,与妇人、妓女与初恋女友都产生了暧昧的情感。“咱们可以住在林中小屋里,直到咱们的钱用完为止。等到钱用完了,我可以在那儿找个工作做,咱们可以在溪边什么地方住着。过些日子咱们还可以结婚。”霍尔顿信誓旦旦的规划与承诺,在女友看来,未必不是笑柄啊!

尽管《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细节充满荒诞性,霍尔顿的悲剧却是真实的。与之不同的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将主人公叶藏成长过程中的悲观与堕落写得淋漓尽致,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世间还有这种蝼蚁一般的人生存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则笔调诙谐,让我们在笑的背后深感成长的无奈与世界的虚伪,最终,笑容凝固在一字一句之间,剩下的只有悲哀。叶藏与霍尔顿都是成长过程中的牺牲者,叶藏自我毁灭,而霍尔顿也住进了精神病院。

霍尔顿的青春如同一辆火车,匆匆驶过,然而他的形象,却长久地被刻画在美国少年们的心中。一时间,美国的校园里却掀起了一场霍尔顿潮流,学生们都模仿着这位主人公,戴着红色猎人帽,满口脏话,以此纪念他们的青春。《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成功了,也许,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真实地还原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也细腻地勾画了理想世界的蓝图——一片只有孩子们嬉戏的金黄色麦田。《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而《人间失格》成书后,太宰治亦自杀身亡。我想,尽管他们借书中的人物展现自己的影子,并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性的阴暗面揭露得一览无余,却终究没有找到解脱的办法。或许,成长就意味着承受,根本没有解脱的办法吧!

倘若真的有那样一片麦田,倘若真的有那样一群嬉戏的孩子,你会努力去守护吗?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