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人的教育初心与使命——教科院毕业生20年同学会献词
作者:郑晓边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9-07-22 10:56:34

1999届华中师大教科院毕业生20年同学会在桂子山开启。今天又一次被同学们邀请参与回归母校叙事,感慨万千。感谢你们让恩师分享20年成长岁月,品味教育科学专业教学发展成果,让师生重温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还记得我初期课堂教学的白大褂、白手套与兰花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赶上了幸福好时代,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把教育科学风采传播到全国著名院校和广大社区基层、军队、育人园地,天地南北、龙腾虎跃。

桂子山人的教育初心与使命源于“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与学校教育科学发展史:地处桂子山的华中师范大学百十年岁月悠悠,史册赫赫,抚今思昔,追根溯源,以1871年的文华书院为源头,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在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在时代的风雨中兼程,在历史的嬗变中新生,在实现新世纪转型中跨越。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和辉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教科院的历史发展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1993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华中大学时期,2005年从教科院独立出来成立心理学院。教育与心理两个专业历来是同舟共济的兄弟姐妹,是师范大学特色学科的表征。正如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所说:当代教育科学发展不得不“脚踏两只船”。

桂子山人的教育初心与使命以老校长的话语表达最精粹:“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是社会的灯塔”,已成为高校师生学习成长的警世恒言。社会灯塔能够照亮人类的幸福之路,大学象牙塔也应成为师生与民众的思想之光。笔者曾撰文论及世界一流大学之灯塔要素:大学的精神支柱稳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朴实的校训;大学的教育宗旨明确,为学生服务,为国家和世界服务;大学的学术氛围宽松,师生互动,课堂内外气氛活跃;大学的教学过程强调科学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创和实现梦想;大学的校园开放,没有围墙,与社区和实业紧密结合;大学教育质量评估科学,有完整的评估体系,人人忠于职守;大学的办学特色鲜明,在竞争与合作中各具个性,不追求完美;大学发展的国际化趋向,招募世界一流教师和学生,为世界培养人才。

回顾这些讨论,是为毕业20年的校友们再思考母校精神,是对中国高校一流大学和学科创建的抛砖引玉。桂子山人的教育初心与使命也被校友们的20年职场生涯发展所验证。教科院培育了顶天立地的将帅之才和国民素质教育前线的服务者:有全国知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督导专家,社会学者和学校心理辅导者,做人思想工作的书记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坚守一线讲台的优秀教师以及善解人意、相夫教子的好父母。有趣的发现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拘泥于幼儿园当教师,好多校友成了高中思品课、外语课、、历史课教师;教育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了乡镇企业成为扶贫管理者和企业家;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投身社会教育大事业,服务军队、司法戒毒一线……“专业不对口”居然成为常态。为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与人的职场生涯发展提供了最珍贵的反馈。

校友们对桂子山的爱使我心潮久久难以平静。这里再抛砖引玉:爱在华师,绝不是单指师范大学的“女神、男神”多,而是桂子山有众多高品位的桂子桂花,有学术大师,有历史沉淀,有前赴后继的园丁精神,有可持续发展的情爱与家庭幸福力。

我曾为第一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30年的桂花们致辞,从你们的成长之路看到自己青春的印迹。近几年,我连续撰写了《生活叙事、幸福传承》、《生活叙事、生涯如歌》,回溯了几代桂子山人的亲情传承,表达了感恩之心与家国情怀,与社会公众分享育人之理、立心之策、学习之法、保健之道。我希望今天的聚会成为同学们自我发展的驿站,成为桂子桂花扬春、幸福回归的新里程碑。

时光未老,我们再聚。

作者发言2019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