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作者:瞿文君编辑:屈诗艺
发布日期 2021-11-10 20:27:03

高中时,我很爱看《青年文摘》。曾经在某一期杂志上看过一篇《大风走过八万里,不问归期》,因为喜欢作者的文笔,更佩服他追梦的勇气,我专门把这篇文章抄在了本子上。作者写的是他努力成为一名军旅记者的一路,当时我只觉得感动,没想到现在再看,我的心境竟然与作者如此相似……

高考结束填志愿时,我觉得法学、新闻、英语、中文这几个专业都可以,在家人的劝说下,我选择了中文系,选择了公费师范。就像作者在文章中写的那样:在我所生活的那座小城,长辈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对于年轻人的职业建议,也无非是近在咫尺的教师或医生。

随着在大学里接触的越来越多,了解的也越来越多,虽然我还是没有确定自己今后到底想做什么,但我逐渐知道,自己是真的不想成一名老师,不想在十九岁的年纪就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一定怎样度过,梦想未来多一点可能性。

当我决心从公费师范转入非师范时,我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面对的大都是不支持的声音,我才意识到这样一个悲哀的现实:原来家人除了知道自己爱吃什么,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不过这一次,我没有像当初填志愿时选择妥协,我毅然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走上了和作者一样的路:舍弃现有的衣食饱暖,打开城堡,一头没入风雪深处。未来充满挑战性、不确定性,我怀疑过、犹豫过,但却没后悔过。作者说:“选择了一种走向,年轻的生命注定会有缺憾。”比起漫长的黑夜,我更害怕没有阳光的明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转专业名单上,看见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心里仿佛是冲出牢笼的欢畅,未来像一片洁白的天空等着自己去着色。

在寒假的一个“寻找家乡传承人”的社会实践中,我在风雪深处中隐约地看到了那条想走的路。

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我来到了传承人的家里进行采访。第一次采访,我不免紧张与不安,但却发现自己很想享受采访的过程,因为它好像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新鲜的、充满生机的。原来高山深处也有可能藏着这样一个小山村,原来从小就接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是这样的,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话: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采访结束后,我心里想到了“记者”这一职业的可能性。

而大一下学期在在线的日子,我逐渐坚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成为一名记者。

我喜欢开选题会时大家各抒己见的场景,都是思想的碰撞;我喜欢每一次采访过程,去倾听,去感受,去发现;我喜欢每次熬夜写稿的自己,将输入化为输出,写满成就感……

现在每次上辅修的新闻学的课,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汲取知识的幸福感,如同作者所写:一门门课程如一杯杯佳酿,让我终日沉浸在脸酣耳热的状态中。

文章的作者从法学院转入国防学院,独自挎着书包去新闻系蹭课,自己联系学校的好人好事进行采写。他说:“我用直觉在心中描绘着记者该有的样子,并努力撕扯自己的皮肤,让它长出相配的羽毛。”四年前看的这篇文章,给予了如今的我做出这一系列选择莫大的勇气。

我们努力让自己离记者这一职业近一点,再近一点。这是一条追逐梦想的路,更是一条不断选择心中的热爱的路。

11月8日记者节那天,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课的老师说,记者就是,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不负初心,不负热爱,永远在路上。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