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洪弋乔编辑:康瑞昉
发布日期 2021-04-09 11:33:44

元月已至,我终于又踏上了故土。

亲切的乡音和空气中雪的味道让我瞬间有了归属感。

冷寂的北国的冬天是无比自然熟悉的,坐在回去的车里与窗外的风景擦肩,我看见北国冬天特有的白桦。它们的脉络上依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硬的发干的叶子,那叶子早已被吸干了水分,空留下一副皮囊,在冷风里摇着。顺着那叶子向后看去,更远处的是那隐藏在大雪中风化的山。那树、那山和那夜色倏地重叠在一起,连成一种记忆,倍速的放着,又在摇摇晃晃间被红灯驱使着定格在一个画面。一路上的所见与我去时并无二致,但不知是不是因为暗夜,月亮格外明亮,我看那树林也格外疏朗清透。

突然想到自己现在是以一个归人的身份感受着故乡,身份的转变让我发现原来离开和归来是这样两种不同的心境。此刻我终于理解了故事里的人对故乡的执着,我们总是把牵挂当习惯,以日常为借口忽视其存在。故乡以长者的身份见证了我们生命中很多精彩的瞬间,又以其无比的包容性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并承载着无数人的热情和欢愉。在异乡的日子,我总是经常幻想自己能够搬进鸟的眼睛,这样的我,也许就可以复刻我生长的城市。突然想起自己在文学课的本子上一遍一遍写着“代马依风”的日子——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即使离开一条熟悉的河流去拥抱另一片海洋,是一件很值得向往的事情。可是我想,在现在的这个阶段里,我是愿意回到故乡去生长的。

我总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有生命力的,它比宇宙更久远,比群山更年轻,像和风一样慢慢生长。所以每当我在异乡感到局促与不安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想念那里的一切。年少时总是对外面有太多的期待,渐渐也就懂得了想念的力量。故乡是我永远的精神依托。

这一切在回到了母亲的故乡后,似乎有了一些改变,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母亲不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虽然离开故乡二十年,但是在她的心里,故乡总是不远的。对我来说,关于那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隐隐有着莫名的期待,于是一路上不断地在张望着。从这头到那头不过几个小时的距离,可是心情好像走马灯,一盏一盏晃在心里。

隔得很远,母亲就指给我看那条老街,那是一条被沙土覆盖的老街。昏黄的灯光摇曳在巷子口,点亮了一座城市的古老温情。沙土随意铺就的小路上布满了乱石,枯草已经荒芜。我随手折了一根狗尾巴草,拿在手里慢慢向前走去。母亲曾经住过的房子早已经废弃,门口落着覆满了锈的黑锁。看到旧屋,母亲怔了半晌,似乎对它的存在仍然感到惊奇,原来他们还好好的保存在那里,还能有让人怀念的地方。路的另一侧是几栋破旧的楼房,看起来也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有几家的阳台上摆满了花盆,但是都没有种花;有几家的玻璃都已经破碎了;有几家的窗沿上堆满了厚厚的雪,窗户半开着,在冷风里一张一合,发出刺耳的碰撞声。房子前面的两根电线缠绕在一起,几只麻雀停在上面。

母亲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依恋和不舍,这让我有点惊讶。我曾经以为,母亲那一代人,对于故乡的眷恋将会是无比深情的。可是后来母亲对我说,她已经无法再复原出故乡原本的样子。在她眼里,故乡其实已经破旧到不存在,就再更谈不上怀念了。

我突然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怀念故乡。也许我们所谓的怀念,是我们对故乡最亲近的人的思念,这样的情怀或许会更多一些。走到最后我们终会发现,时间最后留给我们关于故乡最后的记忆,只是那些曾经的人。而正是因为那些亲近的人都还在身边,我们才真正领悟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义。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