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司法落槌 正义回响
作者:曾楚航编辑:关国樑
发布日期 2022-10-31 09:43:52

《底线》讲述了新时代法院人在司法道路上不断开拓,诠释人民法官使命担当的故事。它以新时代司法改革为大背景,以案情为线索,探讨了法院人如何坚守司法、道德、人性的底线的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深入浅出,振奋人心。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作为司法审判人员,不仅是是非纷争的裁决者、法律运行的实践者,更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法治文化的传播者。法官应当坚守司法底线,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作出合理裁判。这对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言,意义重大。

本剧刻画的法院人形象,性格各异、形象鲜活,都有着对于司法正义的执着追求与崇高的职业信仰。主人公方远是星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也是叶芯的师父。叶芯从最高人民法院空降,成为方远的法官助理。师徒在相处的过程中,出现过观念的碰撞,也有对办案思路的共同摸索,更有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但是最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践行司法精神的合适方式。

当没有现有司法实践的前例可循时,如何用判决来坚守司法底线、捍卫司法公信力?方远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在他负责的一件案子中,从保护双方当事人的角度出发,经验丰富的法官助理王秀芳按照以往经验,坚持调解优先。而叶芯则支持原告伸张正义、拒绝调解。方远在接触案子之初,是保持谨慎态度的。他一方面走访调查纠纷缘由,一方面关注当事人的态度与意愿,在尽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后,再综合案件客观情况与社会影响居中裁判。

其实,以调解方式结案,不引起上诉,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强公民团结。这符合立案庭本身的特点和司法实践惯例。但是,案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舆论持续发酵,当事人双方矛盾被激化,使得调解无门。叶芯一方面坚持原告上诉,另一方面也在方远的指导下,理解了判决对于社会的导向作用。正如方远所说,法律并非人们宣泄非理性情绪的工具,司法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最终,师徒达成共识。虽然此类案件缺乏判原告胜出的先例,但突破口在于民法典的实施,这为方远的创新判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社会在往前走,法律也得往前走,如果一味跟着之前的判例走,那是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民法典的出台、司法改革带来的逐步优化的法律环境、民众逐步增强的法律意识,都为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与时俱进、作出创新判决,提供了充足底气。法官自身对办案时机与分寸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在该沿用经验之时不拘泥于程式,该大刀阔斧之时又能勇于创新,灵活运用新旧思路服务于司法实践。

案子的最后,方远判原告胜出。这一判决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新依据,更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提振了司法公信力。“人民只有信任司法了,才能自愿地遵守规则。”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全民守法的推进与法治社会的建设。

若理想落回现实,如何坚守司法底线?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是叶芯成长的关键。叶芯的父亲是一位法学大家,她本人又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正科级年轻女干部。在这样的背景导致叶芯理论水平高但实践经验缺乏、不善变通、不接地气。所以从最高法空降到最基层的立案庭时,她与同事相处、调解案子都并不顺利。

在实践中,叶芯找到了出路。一次办案遇挫,叶芯问师父:“如何追求正义?”方远反问:“你所追求的正义是谁的正义?”一语惊醒梦中人。叶芯原想通过一件案子解决一个社会普遍的问题,但对该案的当事人而言,法律程序上的胜算微乎其微,尽快止损、重新开始生活或许是最优选择。叶芯潜意识里,更着重于满足自己内心朴素的正义感,所以忽视了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凭着自己澎湃的热情,去劝说当事人跟随自己的步伐,难免碰壁。从中其实可以看出叶芯作为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人,在解决问题时操之过急、主观意愿过强、缺乏经验的特点。

碰壁不代表她的理想主义的坚持没有意义。她虽然稍显稚嫩莽撞,却坚守了法院人应有的温度,始终葆有善意与同情,更拥有发声和行动的勇气,这其实是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光辉,是年轻人身上未被社会磨平的棱角与锐气。

法律程序是叶芯需要首先考虑的最大现实。法律有特定流程,在本案中,原告的诉求虽然符合情理,却因为难以取证而不合法理。这让叶芯陷入了迷茫。其实,这些制度看似在约束叶芯追求“正义”,但实则是在捍卫程序正义。方远点拨叶芯:“法律制定了这么多流程程序,就是为了防止我们法官感情用事。”法律不是个人意志自由驰骋的场地,而是“理性的产物”。“公正的审判过程可以使各方参与者成为理性的、负责任的主体。”换言之,捍卫程序正义,就是在捍卫司法公正。人为地把朴素的正义感去和制度对立起来,是不必要的;把制度视为不公正现象的保护伞,更是不可取的。

所以,理想与现实并非截然对立,法官也并非无能为力。在方远看来,法官既要守法律的尺度,在尺度之内把事情做好;也要有温度,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为当事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法官,只要心里有光,法律之外,很多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做的。”不同于一味对抗的执拗与放弃立场的沉沦,这种内圆外方的处世方式,摒弃了对完美的苛求,是认清现实之后依旧热爱岗位、坚守底线的自信与强大。

方远有一句台词,让我倍感振奋。“不管多难,我们都会让公平公正在每一个案件中得到回响。”电视剧《底线》用经典的案例和丰满的人物,将许多司法观念深入浅出地传递给观众,使坚守司法底线、担当司法使命的中国法官群体跃然于人民大众眼前,以通俗表达严肃,促普法于无形,把握时代脉动,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正能量。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