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在俗世中追寻不俗
作者:李嘉瑶编辑:罗佳雨
发布日期 2022-09-18 22:37:20

所谓“俗”意为“普通”,“俗女”是指不符合世俗定义中理想女性模样的普通女生,《俗女养成记》是一部改编自台湾作家江鹅的同名散文的电视剧,描述的是一个落在社会期待值外的“俗女”,在年近四十时鼓起勇气选择重辟人生道路,从温暖的家庭和童年中得到“治愈”,并最终与自己和解的故事。

“我是陈嘉玲,今年39岁,这辈子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拍照时闭眼。”剧情开头,女主顶着满头乱发,揉着惺忪睡眼起身,准备迎接崭新而平凡的一天。年近四十,没车没房没婚姻没小孩,干着一份表面光鲜实则无趣的工作,她形容自己的人生“一事无成,动弹不得”。终于有一天,她决定逃离现状,辞去维系五年的工作,离开相恋四年的男友,开始回望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思考和选择新的人生方向。

在世俗的眼光里,陈嘉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女”,她从未取得惊天动地的成就,甚至跟不上社会主流的生活节奏,“剩女”的标签如狗皮膏药般粘在身上难以摆脱。她唯一的不“俗”之处便在于她的勇气和豁达,即便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她仍能理直气壮地叉着腰大声宣布:“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陈嘉玲生长于一个中药世家,和祖父母、父母一同生活,小家庭温馨而充满欢笑,满满的爱意给予她安全感,因此她总能自信而坚定地追随心之所向。在周围人都按社会节奏生活时,陈嘉玲勇于放下一切重新开始。她裸辞回到台南的家乡,用所有积蓄买下一间“鬼屋”,踏入未曾涉足的职业领域,她潇洒肆意的生活姿态激励观众去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结局中陈嘉玲选择结婚生子的剧情让不少观众感到唏嘘,他们不愿看到那个不受年龄束缚的勇敢潇洒的陈嘉玲,最终仍然难逃沦为“俗女”的命运。对此,导演严艺文表示:“我拍的不是一个勇敢追梦的励志故事,也不是大张旗鼓宣扬女性主义的电视剧。相反的,《俗女》只是一部希望观众在哭过、笑过之后,明天起床继续过日子的喜剧。”

此剧展现的不过是小人物平凡的成长故事。整部剧里没有一个完美的角色形象,每个人既有自己的优点和幸福,也有缺陷和遗憾,角色的诠释不带半点滤镜,真实得令人震撼。他们平凡而亲近得仿佛是我身边的邻居,又仿佛就是我自己。祖父严谨正直但过于古板,父亲善良老实却时而懦弱,女主陈嘉玲更是缺少主角光环,处处碰壁的生活曾给她带来打击,但始终没有磨灭她追寻心之所向的勇气。当厌倦了受社会标准限制的生活,她能勇敢地拒绝世俗的绑架;而当意识到幸福已然来临时,她也能及时地把握机会。无论她最终选择哪条道路,只要遵循了自己的意愿,这样的结局就不算“烂尾”。

对我而言,这部剧是午后洒在书桌的一缕阳光,柔和的光芒轻轻驱走脑中的瞌睡虫,温暖而有力。我用两天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整部剧,却花了许多个夜晚细细消化。剧情中包含了许多沉重的人生话题,但导演选择以喜剧的方式呈现,略显浮夸的表演风格让人忍俊不禁,地道绵软的闽南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童年与中年两条剧情线相互穿插,丰富剧情的同时深化主旨。我对着屏幕时而哭时而笑,哭哭笑笑中突然明晰了生活的态度:人生原本就满是沉重,但我们可以选择用喜剧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在满地鸡毛里找寻欢乐。

《侏罗纪公园》里有一句话:“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此剧让我联想到近期的热词“松弛感”,对我而言,“松弛感”是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顺,在跌跌撞撞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在裸辞返乡前,陈嘉玲总是满脸紧绷,绑着紧紧的马尾,穿着精致干练,时刻上好发条准备待命。在转向另一种生活后,她剪了飘逸的短发,换上休闲的服装,尽管前路仍然坎坷,但她放松的面庞上增添了笑容。我想,要是陈嘉玲选择坚守在台北打拼,或许她将很快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和幸福,再也不会被视作“俗女”,然而她一定会失去最本真的快乐,因为那样的生活终究不是她的归宿。此剧的特别之处在于给予普通人选择平凡的勇气,即便平凡渺小,我们仍能理直气壮地追寻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为之不懈奋斗。

人生的翻篇,永远不晚。愿每一位“俗男”与“俗女”,都能够接受并拥抱自己,勇敢地奔向心之所向,在面对他人不解时像陈嘉玲一样叉起腰,大声呐喊:“我人生的下一场才刚刚开始”。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