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人性如琉璃 亦美也易碎
作者:彭志翔编辑:郝文
发布日期 2019-01-07 13:17:36

近日,笔者欣赏了文华勾沉剧社的新生大戏《驴得水》,跟随演员进入了偏远的村庄,见证了理想的堕落、硬汉的臣服、初心的易辙以及梦想的破碎。人性如琉璃,美时动人,毁灭也残忍。正如剧名《驴得水》,驴子需要得到水维持生存,人性的琉璃也需要得到水的滋润,莫让它蒙尘,莫使它残碎。

《驴得水》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偏远且严重缺水的学校。老师们为了拿到更多的补贴,将一头驴谎报成英语老师,却没想到教育局命特派员到学校视察。无奈之下,众人将一位满口乡音的铁匠包装成“吕得水”老师,紧接着一连串的谎言堆积起了这部闹剧。

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正直的外表在钱权的驱使下一个个被改写。胸怀理想的孙校长(芦世豪饰)为了资金不断违背原则,循规蹈矩的裴魁山(段良浩饰)变成了自私自利的小人,刚正不阿的周铁男(李仁浩饰)被擦过额头的子弹打弯了精神的脊梁,老实憨厚的铁匠(张瑞卓饰)退变为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单纯可爱的孙佳(赵思怡饰)也被迫卷入这场闹剧,而自由浪漫的张一曼(胡赞饰)的一声枪响最终打碎了自己的梦境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其实,高喊“振兴农村教育”的孙校长从未理解“教育”的真正含义,他所说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过是一次次地为自己不守底线寻找借口。为了所谓的教育梦,他可以谎报“吕得水”吃空饷、指使张一曼骂走铁匠、跪求女儿假扮铁匠老婆。然而,当他的女儿孙佳被逼到要“假戏真做”与铁匠结婚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如果人们认定谎言真实,那么真实便成了谎言。一次次的退让,一次次的底线后挪让众人习以为常,以至于他最后为了女儿的幸福反抗时被套上“疯”的标签。

风波平息后,他仍选择留在学校去追寻“改变农民的‘贫愚弱私’”的初衷,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自己想要改变的人。他始终没有意识到,为了自己的梦而让无辜的人做出牺牲已经不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作为。人性的贪与欲不会永远被光鲜亮丽的理想伪装,丑恶的伪善嘴脸终究不会被“正当理由”掩埋。残破的理想往往是堕落的根源,它会成为你不断妥协的借口,让你心甘情愿地迈向深渊。

周铁男和铁匠是本剧中性情变化很明显的两个角色。想起《头号玩家》中的一句台词,“你了解到的我只是我想让你了解的我。”人性是具有欺骗性的,受过教育的周铁男自认为无比刚毅正直、农村环境天然造就了铁匠的淳朴老实。然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周铁男弯下了刚毅的腰;潜能被激发后,铁匠学会了凭借“吕得水”的假身份进行报复。因此,“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语在这部剧里就显得极为讽刺,到底是劫难改变了善良的本质,还是意外褪去了善良的外衣?如果善是人性的本质,又何至于如此脆弱?

提及张一曼这个角色,笔者回忆起曾读过的一本小说,《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男主托马斯内心深爱着特蕾莎,为了生理需求又去找情妇萨宾娜。这样的风流男子在性方面并没有逃脱情的束缚,他会在行事时看手表,对自己的不忠贞也会感到愧疚。而本剧中的张一曼作为女性却挣脱了束缚,追求完全的自由与浪漫。她将情与性分开,但与她有过关系的男性显然不这么认为,不对等的价值观诱发人性中的卑劣,裴魁山与铁匠都选择用残忍的手段毫不怜惜地毁灭他们“爱而不得”的女人,把张一曼从社会的边缘推向生命的边缘。

话剧结尾,孙校长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然而张一曼的一声枪响,印证了过去不会过去,它会成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时时提醒人们,小心守护岌岌可危的人性,别让它被时间氧化,别让它随境遇腐化。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就像风波结束后,一切都恢复了宁静,只是少了活在梦中的美人。我们往往用人性中的彩云掩盖积雨云的阴暗面,天真以为自己如表面那般伟大而美好。当大风吹散彩云,雨水打湿心灵,惟愿我们还能守护好人性中最后的琉璃。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