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一个父亲的爱
作者:程佳维编辑:程德坤
发布日期 2018-01-19 23:55:46

文/程佳维

从小到大,我们通用的对于父爱的描写几乎都是“沉默如山”。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永远是那个将爱深藏在心里,默默用行动去表达的人。以至于当站在法庭上的梁家辉深情并茂的讲述着他对孩子的爱时,我也有着一种莫名的怪异感。

“您的表演真是精彩绝伦啊!”对方的辩护律师讽刺道。毕竟中国人不是一群善于直接表达感情的人,而这件“如何证明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的事本就让我觉得荒谬无比。顺着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逻辑,我自然觉得父母爱孩子,本就是天经地义。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想,他们没有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凭借的只有严谨的法律条文和制度规范。而这也是《刮痧》整部电影向观众提的问题: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应如何解决?

儿童福利局一方最初因为丹尼斯背上因刮痧而留下的“伤痕”而迅速断定他受到虐待,然后“有罪假设”的去寻找一切可以证明方大同的暴虐。电影着力表现了儿童福利局的“不通人情”以及两夫妻的“猝不及防”。

第二次的法庭辩论可以说是全片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一段,一方是狡诈地利用文化攻击来激怒对方的辩护律师,一方是爱子心切,骨子里是传统的中国道德的失职父亲。而这场文化对决的结果是什么呢?正如那个一开始义正严辞,到最后却幡然醒悟的Mary所说:“我们都输了,可怜的还是那个孩子。”

丹尼斯无辜的被牵连到这场大人之间的较量中,虽然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可事实上孩子还是受到了伤害。更准确的说,是整个家庭受到了伤害。落寞的爷爷好心办了坏事,离开了心爱的孙子;方大同丢了工作,失了朋友,以及自己最心爱的妻子和孩子。

中国人的情感在这异国他乡里,显得格格不入却又异常难得。老一代人的父子情是儿子替父扛过,老父为儿减担;近一代人的父子情是丹尼斯在电话里说的“我想你”,方大同陪儿子玩的“警车大战”。这种情感的表现在美国人看来是不可理喻,而在中国人心里,却是珍贵无比。

所幸的是最后是团圆大结局,毕竟2001年中美都在努力缓和关系,导演也努力想为文化冲突寻找到一剂良方:理解和包容。

毕竟文化之间的差异无法消除,只能去理解和包容,大概这就是“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就像电影的团圆大结局,也是因为找到了能够证明“刮痧”不是“虐待”的证据,才得以让一家人相聚在平安夜。

即使到最后,我们还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如何证明方大同爱着丹尼斯,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我们的心能感受到,这便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巴别塔的存在。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