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激荡的青春,无悔的人生
作者:张艺卓编辑:果冻运营
发布日期 2015-10-14 11:33:00

文/张艺卓 编/余凡珂

电影是在手机上下载来看的,并没有去电影院,然而在我看来虽没有电影院宏大的与热闹的衬托,该电影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丝毫没有减弱,我想这就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的力量所在。

电影描述了80年代三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现实面前敢闯敢干最后实现自我突破取得成功的故事,情节没有矫揉做作,没有夸夸其谈,影片所现都是年轻人在奋斗历程中真真实实会遇到的挫折和困境。也正是如此,才更加容易引起广大青年奋斗者的共鸣,没有什么带来的感受比看到自己的亲身经历出现在荧幕上带来的感受更深刻。电影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在那个时代,出国热正盛,留学美国成了很多人的不二选择,青春,梦想,热血,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有太多的抱负与理想,他们努力办签证、花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并参加托福、GRE 等考试,他们做中美对比,力图去美国之前就尽量多地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礼仪习惯,他们做了很多很多努力。然而更加残酷的是当抵达美国,等待绝大多数人的是洗盘子、当服务员等一系列苦逼的生活,当然绝大多数人也一定是痛并快乐着。就如影片中的孟晓骏,他成功留学了,然而心怀壮志的他发现在现实面前,自己是那样的无力与脆弱,因以致于他打破了自己出国前说过的“不再回来”的豪言壮语,背着行李又回到了兄弟的身边。电影很真实,不是每个人一出国都能混的很好,毫无阻力,这就是生活。

电影中三个人都怀揣梦想,但性格迥异。成冬青仿佛是最平庸的一个,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屌丝”,然而到了最后显然他成功的实现了逆袭。他有自己的想法,在失业勇敢的开创了英语培训班也开启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孟晓骏应该是最知识渊博、最饱含雄心壮志、最具头脑的人。而王阳一头长发,乍看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实则也如此。在后面当他让成冬青为他剪发无疑是一种告别,告别他青春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光。

很喜欢电影中最后他们因为公司的上市问题而意见不合时打乒乓球那一段,通过小小一个球的运动展现了他们复杂的内心颠簸,当球戛然而止的一刻,也是孟晓骏离开的时候,情节悲伤,但乒乓球的表现方式无疑是极好的。

影片中有两次剪发,该情节的设置在我看来是很好的象征作用。第一次是成冬青为王阳剪发,随着他长发的落下,象征着他某段时光的终结。从远方归来的人剪了头发才能进家门,第二次是成冬青按老家的规矩为美国归来的孟晓骏剪发,当头发落下,希望可以剪去他在远方时所有的不顺与霉运。

该影片很好的反映了三个人的创业故事,运用的一些效果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在他们激荡的青春中展现了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的激情,人生无悔。

简介(来自百度百科):

电影开始于80年代,成东青(黄晓明饰演),农村出身的土鳖,两次高考落败,眼看就要屈服于当农民的命运,他最后一搏,背下整本英文字典,从明眸变成近视眼,第三次试考,考上燕大;孟晓骏(邓超饰演),精英知识分子,强烈自信,内心认定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那个。王阳(佟大为饰演),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样子俊朗,热爱文学,一生梦想是当个诗人。这样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戏剧性的建立友谊,共同走过人生的变化。

三人跟八十年代莘莘学子一样,怀抱着一个美国梦。申请签证的结果是:两个成功,一个被拒。

孟晓骏成功留学美国,准备要一展抱负,却未料在美国根本找不着工作,助教任务只当了不久就辞去,只得在餐馆当侍应助理;理想与现实的冲击,让他重新去审视自己。

王阳签证成功,却因一个一见钟情的美国女孩放弃出国,贯彻其浪漫派个性;

成东青签证被拒,眼看两个好友出国完梦,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却又因在外私自授课,被校方发现,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无余地的成为一个真正的“失败者”。一无所有的成东青,只有偷偷在肯德基办英语补习班,其独特的自嘲教学法,渐渐吸引了不少学生。这是命运的安排,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

补习班渐成规模,成东青请王阳加入一起办补习班。同时,成东青邀请孟晓骏加盟,正式开办“新梦想”学校。三人凭借个人魅力,包括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让新梦想空前成功。

新梦想再扩规模,成东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成为留学教父,不由自控的散发着一股从土鳖蜕变成领导者的光芒,让孟晓骏看不过去,二人渐渐貌合神离,王阳左右做人难。

孟晓骏远走沈阳,三人的友情面临重重考验。然而时代却有着一幕又一幕的挑战,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人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