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刀客”刘洋:自由行走的雕塑家
作者:杨茜茜 张艺卓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5-05-28 04:30:00

华大在线讯(见习记者 杨茜茜 张艺卓)CCTV央视《奋斗》节目曾经的总导演、目前国际上较活跃的中国雕塑家刘洋做客华师。他采用现场问答的形式,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和你谈谈”为主题进行了一次讲座。5月27日,华大在线记者与他进行了对话。

华大在线:您大学念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如今却是个雕塑家,很好奇您是如何跟雕塑“结缘”的?

刘洋:当时是在大学,我大概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雕塑)老师的工作室里学习。其实我当时和老师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有点像雇佣和被雇佣的感觉。我每天给他和泥啊,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学的最扎实的时候,因为雕塑的门槛很高。也就是在那四年时间里,我学到了扎实的基本功。

至于转到雕塑这一块,是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事儿。当年我有个朋友是新华社的,特别舍不得“新华社”这几个字,我也特别舍不得“中央电视台”这几个字。每次别人介绍时都会强调,以至于我跟很多人见面,他们记不住我叫什么名字,但记得我是中央电视台的。我就觉得特别失落,如果我不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他们就不会记得我。我当时就想,怎么能把我的名字做的比中央电视台这个名字还牛呢?我就转而做了雕塑。

华大在线:您在20多个国家留下了自己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品,据说您都会特地在这些雕塑上留下“到此一游”这四个字,请问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

刘洋:这个其实是一种行为艺术,我刚开始不知道它具有比较明显的中国特色。从官方一点的角度来讲的话,就是希望可以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让中国人在世界上站起来,有更好的道德修养。对于我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警醒”。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说你(在国外的时候)吃俩鸡蛋,人家就会说:“诶,中国人愿意吃鸡蛋。”他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样的,他只知道你是怎么样的。你如果做得是最好的,他们就会觉得“中国人是最棒的”。这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说你怎么样对待身边的事情、怎么样对待周边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我在俄罗斯的时候,早上4点钟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1点多。为什么?是因为我做的那些雕塑将会几十年地在那里摆着,有一天,如果雕塑倒了或者坏了,他们就会说:“啊,这是中国人做的,Made in China。”这个责任也还是蛮大的,我虽然只影响了几个人,但我觉得我在影响着人。

华大在线:您的那么多雕塑作品都获过国内外的大奖,请问您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件呢?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或者传递着怎样的一种理念呢?

刘洋:我觉得我有点回答不了。就像拍片子一样,人一辈子有很多作品,在不同的时候,作品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可能今天,我觉得我很喜欢我在俄罗斯的作品,因为它是我最新想法的一种体现。

雕塑和电视完全不一样。电视,尤其是电影,它会在短时间内给你一种很强烈的传达(冲击),是一种爆炸式的影响,而雕塑给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雕塑对人的影响是,当你早上起来,外面的阳光透过你的窗帘,你窗户上摆着一只“小马”,那个影子投在你床上,它给你早上心情带来的愉悦,那是我们雕塑做的。所以说,它能(彻底)影响你的生活吗?我觉得它做不到。它(的影响)一定要是柔和的,它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可有可无,感觉还不错。

华大在线:您开过面包公司、当过记者、做过导演,现在还是个雕塑家。那么多身份,您最喜欢哪一个?或者说您觉得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刘洋:我觉得真实是你自己慢慢寻找的。人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最小那一天是最真实的,然后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教育,你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你开始为了社会和家庭活着,慢慢地进入了一个社会的轨迹。现在我做的事情,可能就是逐渐找回我自己原本的真实。

(所以说是雕塑家?)

不,不是哪个工作能证明哪个是真实的自己,是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或者说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工作不重要,干什么都可以很快乐啊,只是我选择了不一样的工作(形式)罢了。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