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梦团队:挑战炼“劲草” 蜕变终“逢春”
作者:陈嘉玲编辑:向卉
发布日期 2020-11-15 20:21:31

“下一个,公共管理学院《引智入乡——“双线互融”元梦乡村教育平台》,请做好准备。”为备战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清晨未满九点,元梦团队于钉钉平台上的进行的模拟答辩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模拟结束,评委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项目存在的诸多不足。从整体运营上的宏观格局到PPT排版上的细枝末节,这个初出茅庐的团队在征战省赛的初试牛刀中便遭遇了业内专家体无完肤的批驳。

眼看着辛辛苦苦熬了几个通宵的成果又要推倒重来,项目组成员甚至来不及惋惜,便要全神贯注于新一轮的头脑风暴中。疫情迫使所有的工作都只能线上进行。群消息里不断滚动着的实时更新的文件,一会儿就是99+,腾讯会议一连麦就是三个小时,电脑桌前一坐就是一天。在和最后一位成员商讨完修改的细节之后,原本热火朝天的会议平台中只剩下了王霏一人。除了对各个环节的文本进行逐句逐字地检验,她还需要继续完成最后的整合工作,并对明天的例会讨论进行目标预设。当电脑桌前的最后一点光亮也彻底熄灭时,窗外却已含了熹微的晨光,墙上的指针不偏不倚地指向了六。

乡村教育扶贫,种下难舍情缘

2017年暑假,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甘元元在一次偶然的乡村教育经历中,捕捉到了乡村素质教育短板突出、优质教师长期缺乏等一系列桎梏当地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如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长期而连续地下沉到广大乡村地区?”这个念头在甘元元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无独有偶,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甘元元接触到了公共管理学院陈刚华教授。凭借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以及对时事热点的敏锐感知,陈刚华觉察到,在“乡村振兴”这一宏观背景下,将公共管理专业系统性的学科理论融入微观的现实问题,这将发展成一个大有所为的创业选题。

彼时正在上大二的徐圆,毅然接受了这一具有时代分量的选题任务。在奔波于湖北省多个乡村的实地调研中,徐圆用脚丈量流淌于乡土大地上的淳朴人情,感受国家战略所带来的乡村经济腾飞,却也不得不正视山清水秀的如画美景背后,教育日趋边缘化的顽疾仍亟待良方。调研结果同徐圆的预设较有出入,广大的乡村地区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挣扎于温饱求生而无暇顾及精神需求。相反,当地的家长迫切地渴望课业之外的教育资源能够进入乡村市场。“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对所学知识的测验,孩子们给我的感觉是:第一,基础知识不牢固;第二,思维不够开拓,整体上偏弱。”徐圆如是说。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这句话如同牛皮糖牢牢地粘在徐圆心中,怎么也甩不掉。只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面开花,才能称得上是那一座座山沟终于跨越了贫穷的界线。于是以徐圆为初创发起人的元梦教育团队,应运而生。

夜耕不寐,迎来黎明曙光

夜色阴沉,万籁俱寂。一行人走出科学会堂,步伐带着些许沉重。进入省赛决赛后的第一场正式模拟答辩,在评委老师“失分点太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点评中黯然落幕。“平淡得甚至略显冗长”不仅是评审给出的第一印象,也是团队成员们自身的切实体会。

答辩失利宛如一记重锤,将团队成功闯入决赛的喜悦敲打得烟消云散,也让王霏认识到,团队整体对于项目内涵的挖掘和延展还远远不够。第一指导教师陈刚华从整体架构到细节分配上,对项目进行了深度再剖析。九个人围站成一圈,就评委明确指出的缺陷集思广益,奋力从千条万绪中找寻正确的方向,将所有的思维碰撞汇合成一条真正属于团队自己的路。当空地草坪上的路灯也逐渐暗下来时,近两个小时的商讨终于在王霏的任务分配中一锤定音。答辩展示的思路来了一个彻底的大换血,这意味着过往的成果已成历史,大部分的工作都将从零开始。团队却一改开头的低落沉闷。因为有了清晰的思路与规划,大家隐藏在心底的不自信与疑问在酣畅淋漓的表达中一扫而空。

全力以赴备赛期间,团队中的新成员遭遇了头一次高强度的作业修改任务。2019级的郑子瑜在初次刷夜修改PPT的凌晨,发布了一条“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华师吗”的朋友圈。利用好所有的空余时间成为了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正式决赛答辩的前两天,在PPT尚需完善的情况下,团队怀着忐忑向学院领导、项目指导老师作了一次模拟汇报展示。正如他们所料,项目第二指导老师杨炎轩教授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了汇报内容在逻辑层面所存在的较大不足。“展示的各个部分要能够建立起内在的逻辑联系,让评委看到我们的整体性。”杨炎轩从每一页的展示入手,细致到每一个小标题的设置、每一个字眼的斟酌。负责记录的胡贤亮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却依然有些跟不上老师们高效的思维输出。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摆在大家眼前,如何抢时间、争效率成为团队的当务之急。于是在正式答辩的前一天,团队再一次集体刷夜,光是群里上传的各类修改文件就有三百多个。

正式答辩开始,成员对各个环节配合得出奇流畅。最后的问答环节中,负责回答的同学以逻辑严密、饱含情怀的答案获得了专家评审的好评。在会议教室大门“咔哒”一声锁上的那一刻,王霏想,所有的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收获新生,开启无限可能

“恭喜《引智入乡——“双线互融”元梦乡村教育平台》团队在十一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正在上课的王霏突然接到了团队荣获省赛金奖的喜讯。她连忙将消息转发到群里,所有的焦虑、压力与汗水终于在那一刻寻回了慰藉。

然而省赛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从校赛一路奋战,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白:荣誉,意味着前方更大的挑战。省赛的胜利开启了团队征战国赛的新篇章。不同的是,相较于初次迎接挑战的恐惧,如今的团队反而会因征程的一帆风顺而不安。“我们只担心找不出问题而安于现状。”徐圆如是说。

国赛的入围为团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没有课的时段,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来到研讨室备赛。一个又一个通宵达旦的不眠之夜,令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赛申报材料的修改。

排开比赛的压力,团队成员们仍需要完成学习这一主业。因此每至备赛期间,除了必要的睡眠时间,几乎没有人拥有放松休闲的时刻。但是却没有人因此而有一句怨言,大家更多的是担忧如何能高效地完成好任务,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凭借着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元梦团队成功闯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终审环节。

“很高兴我们能够有机会进入省赛,但是我们的目标不只是省赛,我们应该有决心和信心能够进入到国赛。”在得知项目入围省赛伊始,陈刚华老师便在备赛群里说道。当初在众人看来遥不可及的豪言壮语如今皆已成为现实。团队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将无数的质疑与批评收入囊中,逐个破解,除了荣誉的取得之外,更锤炼了心志,收获了情谊。

对于如今已上大四的徐圆来说,对项目的情感已经从当初的一腔热血变成了现在迎难而上的执着。挑战与成长从来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于风雨中生长的树苗不会沉溺于阳光的沐浴中,而是将时刻准备着,以更旺盛的生命力、昂扬的姿态等待下一个挑战的到来。

(作者为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