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赛事:“体育育人”的高歌
作者:陈淇莹 彭志翔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9-06-27 10:56:21

5月24日,第四届部署师范大学国际学生足球联赛在我校开幕。除此之外,排球、羽毛球等比赛都以不同规模在我校开展着。

“生命杯”排球联赛是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校级比赛,“绿茵杯”是绿茵联盟足球社承办的足球赛,“化羽杯”羽毛球比赛则是化学学院为学院学生提供的竞技平台。从学院承办到社团承办校级比赛,从协助开展校级比赛到主动开展院级比赛,竞技体育的氛围在桂子山上愈加“浓烈”。

校园体育赛事如何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呢?且看这些比赛承办者及参与者的回答。

“生命杯”在排球场上释放生命的力量

5月14日,第17届“生命杯”排球联赛于佑铭体育馆拉开序幕。这是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生科院)15级李香霖在本科阶段最后一次参加“生命杯”排球联赛。几年来,生科院女子排球队屡屡与冠军失之交臂,作为队长的李香霖既有遗憾又满怀期待:“希望这次能赢,我们会冲的!”不仅是排球队,还有许多人在背后默默推动着这场比赛的举办。

“生命杯”已经连续举办17年了,这已经成为了生科院的传统。在有关“生命杯”的最早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比赛中场休息时,生科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对女排和男排进行了技术和战术上的指导,指出他们在场上的失误之处,同时鼓舞士气。”由此可以见得生科院从上至下对这场赛事的重视,以及多年积淀的热爱排球的传统。

今年的“生命杯”从四月中旬开始筹备,期间被叫停,比赛几近取消。各个学院的排球爱好者一面争取比赛正常进行,一面商量着“退路”——如果此次比赛举办不成,就相互约打友谊赛。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比赛最终得以开展。对于为了“生命杯”而放弃支教的李云超来说,这场比赛更是意义非凡。这是李云超第一次参与组织“生命杯”,加之他又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所以他在欣喜之外又有些许紧张。除了李云超外,还有很多人在为此付出。

在李香霖看来,“生命杯”不仅是让更多人加入到排球运动中的动力,还搭建了让热爱排球的人互相切磋的平台。“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在场上并肩战斗的每一分钟!”她说道。

5月21日,“生命杯”排球联赛决赛举行,生科院女排再次无缘冠军。但是,让每个球员在赛场上释放生命的力量,大概就是“生命杯”的意义所在。

“绿茵杯”:为热爱组建球队

“球进了!”随着观众们的一阵欢呼,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男足队伍凭借点球拿下此次“绿茵杯”冠军,历时近一个月的绿茵杯落下帷幕。本次“绿茵杯”比赛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华中师范大学绿茵联盟足球社承办。“绿茵杯”是桂子山上一年一度的大型足球赛事,每年初春都会有来自各院的球队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为学院奋战。

此次“绿茵杯”的参赛队伍有39支,其中男足队伍21支,女足队伍18支,在筹备的过程中,合理地安排赛程、对人力物力进行预算以及考虑突发情况成为了第一道难关。“策划书我们上学期就开始写了,撰写完后我们也反复修改多次。”绿茵球社社长孙睿钢介绍道。绿茵球社宣传部部长赵晓迎回忆道:“在预算方面我们核对了很久,生怕出现一点差错。”

“我们山上的裁判很少,有时候我们会找一些体育学院的人来球社帮忙。”比赛的进行过程也非一帆风顺,人手不足是常常出现的问题,赵晓迎说道,“就摄影部这边来说,成员们面临的突发情况非常多。”据社长介绍,四官也会出现不足,许多场比赛的四官由赛监兼职。

“我们学校女孩比较多,在大学之前很少有女孩接触到足球。尽管许多学生都是被‘骗’进球社参加训练、筹备比赛的,大家都选择了留下来。”在赵晓迎看来,“绿茵杯”的举办就是为了让山民们感受足球的魅力,吸引更多对足球感兴趣的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之中。

“尽管这次我们学院的成绩不理想,但大家都非常努力。有一天比赛时下着大雨,大家都依旧冒着雨飞奔在绿茵场上,球社的裁判及摄影师们也无一缺席。”新闻传播学院的参赛选手彭彭说道,“我同时也是球社的摄影师,虽然我拍的照片不怎么样,但学姐还是会鼓励我。”

在孙睿钢看来,“绿茵杯”的举办有利于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精神建设,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有了比赛的存在,在每个院里只要有热爱足球的同学就会想办法组建球队,每周安排训练。”他说道,“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同时也是比赛举行的意义。”

“化羽杯”:增强体育锻炼,促进沟通交流

4月14日下午,化学学院第五届“化羽杯”羽毛球团体赛在佑铭体育馆羽毛球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4年,化院体育部尝试举办趣味与普适兼备的活动促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了解到化院大部分师生都会打羽毛球,“化羽杯”因此被举办起来。今年,“化羽杯”赛程长达两天,组别多样,参赛人数达62人。

“研究生课题组师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比较闷,体育部应该给他们创造加强运动的机会。”化院体育部部长张晓聪说道。她以为化羽杯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整天待在实验室的研究生和老师的锻炼、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

尽管“化羽杯”规模没有校级比赛宏大,但也有独到的好处。相较于校赛的专业性和竞争性,不少化院的羽毛球爱好者们更喜欢师生共同参与的“化羽杯”。“许多学生都是会打一点点就来参赛了,校级比赛里高手多着呢。”她介绍道,“校级赛的参赛者那么多,大家都会有畏惧情绪。”

今年的“化羽杯”从寒假就开始筹备。早在开学前,体育部助理就已完成策划案。一开学,本科生院就与研究生协会对接,经协商确定了赛制和时间。

张桓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化羽杯,今年是他参加比赛的第三年。在他看来,大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以后运动量有所减少,化羽杯是激励同学们积极运动的良好方式。同时,他在化羽杯中还收获了友谊,认识了其他年级的学弟。

张晓聪认为,尽管“化羽杯”不能对师生们起到锻炼的长期督促作用,但至少能在赛前督促选手们“练一下”。她相信以趣味比赛的方式能激发化院师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养成运动的习惯,在取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同时拥有强健的身体。

无论体育比赛以什么规格举行,都是由一群热爱这项运动的人默默推动着。在他们眼里,热爱就是要让更多人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校园体育比赛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之一。

“体育育人”已经不再是口号,有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投入进来,先“育我”,再“育他人”。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影响,并且去影响更多的人。

(作者为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