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特教老师:心怀期待 努力前行
作者:高欣然 彭志翔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9-06-05 16:40:07

提到特殊教育,首先会想到什么?残障儿童?难以管理?需要特别呵护?特殊教育学习什么专业课程?以后做什么工作?对于特殊教育专业,大部分人会在心中画一个问号。

和大多数人一样,特殊教育系2018级莫娜(化名)和黄沁语对特殊教育也是“迷迷糊糊”,一个是报考时“刚好看到”就选择了,一个则是被动“调剂”到了这个专业。特殊教育系到底要学什么、以后能做什么,当时她们心中并没有答案。

和莫娜、黄沁语不同,特殊教育系2015级曹元梦从开始选择特殊教育系就非常慎重。虽然一直想要成为一名老师,但是她却对语文、数学等学科“不感冒”,甚至是觉得它们有一点“死板”。曹元梦觉得特殊教育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专业,尽管目前特殊教育专业还比较冷门,但是她说被特殊教育专业录取,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顾名思义,特殊教育是对特殊人群(包括视力、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残疾等人群)开展的教育。特殊教育利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为特殊少年儿童的学习、行为矫正和训练创设特殊条件和特殊设备,以达到使他们掌握知识、弥补缺陷、培养能力、健康身心等目的。特殊教育专业属于教育类专业,是教育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该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因各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包括三类课程:教育学类课程、特殊教育的理论课程和特殊教育的方法课程。

我校特殊教育系每个年级大约有40个学生,其中公费师范生基本占30人,教育学大类分流选择特殊教育系的学生大约10人。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系主任雷江华教授告诉记者,在教育学大类分流时,会有一些学生想要选择特殊教育系,但是由于家长不同意最终放弃。对于这种情况雷江华表示无奈:“我还是会劝学生们,如果实在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也只能尊重父母的意愿。”

学生们不愿选择,也是事出有因。虽然报考时经过了慎重考虑,但是真正进入专业学习后,曹元梦对特殊教育却变得有些“抗拒”。她的性格比较内向,第一次去做志愿活动时,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她全程置身于一个无语言的环境,这让她倍感压抑。

除了专业的特殊性之外,对特殊教育的误解与偏见也是让大家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莫娜告诉记者,比起普通老师,“我们(特殊教育老师)干着很累的活,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也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在她看来,这些都源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还不够充分。

武汉市第二聋校老师姬振红介绍说,目前特殊学校的编制按照1:6分配,由于编制问题,很多应届毕业生不愿意进聋校、盲校。“近几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将特殊教育老师单独划分编制,编制不足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雷江华认为,目前人们之所以对特殊教育发展“比较淡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氛围不够”。“以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为例,这些地区会在地铁内进行关于特殊儿童的宣传,也会鼓励残疾儿童去进行社区服务。特殊儿童不是社会负担,他们不是‘包袱’,而是‘财富’。”雷江华认为,与其对特殊儿童进行过度“围观”,不如自然地看待,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们。“他们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点特殊的儿童,他们本质上和我们都是一样的,善加引导,还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好在,随着专业学习的逐渐深入,曹元梦的“不适感”开始慢慢消散。四年期间,她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全纳服务队、星光自闭症儿童服务中心等社工类志愿活动以及科研类的志愿活动,她都有所接触。曹元梦觉得和特殊儿童相处起来,自己也会变得“简单”,原先内向的自己也逐渐变得善于交流。她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对孩子们未来生活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在黄沁语看来,特殊儿童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正常儿童,但他们都很淳朴善良,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也可以愉快、轻松地与之相处。

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老师需要掌握许多“非常规”的教学技能。就课程设计来说,普通老师是面向全班学生统一设计教学目标,然而在特殊教育中,即便是一个班的学生,情况也会千差万别,特教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比如在音乐课上,普通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带着学生听音乐,而在聋校老师则须带领着聋哑儿童们通过脚下地板的律动来感受节奏。此外,如何处理突发状况是特殊教育老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为了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特殊教育的课堂上往往由多个老师共同维护,教学目标也要逐渐从对学生行为规范“过渡”到传授知识技能。

基于此,要培养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老师实非易事。雷江华告诉记者,特殊教育系的学生们要具备四种技能:教学技能,起码要懂得盲文和手语;康复技能,包括认知训练和物理治疗等;艺术技能,能够引导学生;以及一定的研究技能。目前,我校特殊教育系主要集中在认知与干预、教育与就业、早教与康复和融合教育与保障四个方向,专业课程也基本保持几年一更新。此外,学校还联合国家数字化中心成立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计划逐步打造信息化的特殊教育,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在学生自主选择意愿不强、专业人才培养不易等因素的影响下,尽管特殊教育专业比较小众,就业率却很乐观,基本上可以达到百分之百。雷江华说,每年都会有特殊学校找他“要老师”,但是由于毕业生人数有限,很多时候他也是爱莫能助。

“特殊教育毕业生‘抢手’也折射出专业师资存在不足。学校特殊教育系目前仅有8位专业老师,师资‘供不应求’就不能扩招,毕竟教学质量必须保证。特殊儿童缺老师,特殊教育学生也缺老师。”谈到特殊教育未来发展,雷江华一直强调要壮大师资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特殊教育专业,师资也会成为掣肘。只有先扩大教师团队,才能扩大学生群体,继而为特殊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除了师资以外,硬件设施缺乏、实训场地不足也是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短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有技能训练,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场地,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雷江华如此表示。黄沁语对此表示赞同:“特殊教育并不是一个献爱心的专业。老师仅仅依靠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技能。”

即便前路漫漫,对于未来,曹元梦依旧充满信心。即将毕业的她选择了深圳一所特殊学校。她说可能以后会考在职的研究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帮助更多孩子。一开始对专业没什么感觉的黄沁语也在学习和社团活动中对专业有了更深刻地认知,慢慢培养起了对专业的兴趣,也真心希望特殊儿童们能同样被宠爱。对于特殊教育系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心怀期待,努力前行,就是他们如今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