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的华师“蹭课”爷爷
作者:郝文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8-11-21 12:45:38

每周三下午十一、十二节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课上,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在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之中,头戴鸭舌帽的周银山在第一次来听课时便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

今年已78岁高龄的周银山家在汉口,来华师需要坐近一个小时的地铁。《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6点至7点40,所以,每次课前周银山都在校园里解决晚餐。即便如此,周银山“蹭课”也从不迟到,到达教室后便固定坐在北侧第一排靠近过道的位置,若黑板上有其他课堂留下的板书,他还会主动擦黑板。

第二次上课时,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的学生张清清碰巧成了周银山的“同桌”,当张清清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时,周银山这才发现,学生们都有学校统一发放的教材。

周银山急忙询问张清清,教材能否通过其他途径购买,张清清告诉他,自己愿意帮他在当当网上购买教材,并在下次上课时带给他。周银山随即掏出100元现金交给张清清,“不能让你先买书而我后付钱。”一周后,张清清把教材与20多元的零钱一并递给周银山,老人示意不必归还零钱,张清清却执意坚持,“爷爷若不收,便把教材还我,我退给你100元。”周银山便不再推托,收下了教材和零钱,也自此与张清清建立了友谊。

每周课前,周银山都会将自己带的饼干、酸奶、小本子等礼物从包里拿出来,分给周围或已熟悉、或仍陌生的学生们。对于曾给予自己帮助的张清清,周银山在中秋节后的那次课送给她四瓶农夫山泉和两个月饼,并特意手写了一张纸条表达祝福:希望清清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周银山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他认为年轻人的思想很先进,“小区里的同龄人基本都爱好打麻将之类的活动,但我不喜欢,我与他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家人也支持我多出去走走。”在张清清眼中,周银山游历各地山河,到武汉高校内听各类讲座,其实活得比许多年轻人都更为充实丰富。

周银山很珍惜与学生们的友谊,能跟学生一起上课让他感到喜悦。在给张清清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想学到不能动。和您们一起上学我非常高兴,希望您们能够帮助我,也希望您们能够勤奋学习,注意身体健康。周银山坚持用“您”这个敬词称呼学生,他这样定义与学生们的关系:“首先,我是他们的长辈;其次,我们是同学;更重要的,在文化和网络上,他们是我的老师。”张清清说,爷爷感谢的从来不是她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

张清清与周银山保持着书信来往,老人手写的每一封信都被张清清如获珍宝般保存,他的文字曾引得张清清潸然泪下。“您的文字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希冀,给人苦尽甘来之感。我想穿越时光隧道对多年前的小周说一句辛苦了,现在的老周是一位很潇洒的长者。”那几天她因为一些事情过得并不轻松愉快,“当看到爷爷的文字时,我疲惫的心似乎得到了治愈,流泪也就成了一种宣泄的方式。”

周银山上中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青年时期读过一年大学,后来由于种种缘故没能完成学业。他自此满怀遗憾,总想找机会弥补自己的大学梦,华师就成为老人“圆梦”的地点之一。如今他“蹭课”已经三年了,除了蹭华师老师的课,还会去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听课。

所有课程类型中,周银山最喜欢的是文学。除了这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他还“蹭”过我校文学院教师毛德胜的《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和付林鹏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经典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先秦两汉部分,老人乐此不疲地“蹭”了三次,《文学经典导读》也“蹭”了两次。老人反复来听课的行为让付林鹏深感惊讶,他告诉周银山,听过一次不必反复听。“我年纪大了,接受知识会慢一些,多听几次才能记得住、学得好。”老人回答道。

下课后,学生们纷纷收拾书包离开教室,周银山却抓紧一切能与教授交流的机会,有时请教课堂内容,有时会分享生活经历,更多时候是讲述自己去其他地方听讲座的想法。付林鹏说:“周爷爷上课时主动发言、态度认真,比很多在校同学还要认真,下课后主动与我交流,而且经常活学活用,将文学经典中的话语与自己人生经历结合,反思自己,提升境界。”

在给毛德胜的一封信中,老人这样写道:“毛教授,您好。上一节课您讲了陶渊明的经典,‘君子谋道不谋事,忧道不忧贫’,我很感动,我要以此作为我的座右铭,指导我今后的生活,永远铭记心中。谢谢您的教导!”,落款是“您的老学生·周”。据毛德胜回忆,他的教学生涯中也遇到过老人“蹭课”的情况,但周银山是他目前教过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毛德胜用《论语》中的这句话评价周银山的“蹭课”精神,“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长者,生命不止,学习不止。”

最近,又有老人联系付林鹏表达想听古代文学课的意愿。付林鹏感慨,老人在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在晚年时间充裕的时候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境界,“这种珍惜时间、‘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值得年轻人学习,同时,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交流的态度也值得学生们学习。”

现在,每逢周三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课,张清清都会坐在周银山的旁边,耐心地告诉老人讲课的进度以及授课内容所在的页码,周银山则拿出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武汉的天气愈加寒冷,周银山表示,即使到了冬天他也会风雨无阻地坚持上课。华中师范大学是他的理想大学,好好读书是他毕生的梦想。


(朱润霞对本文亦有贡献)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