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与华中大学
作者:陶家元编辑:郝日虹
发布日期 2018-03-30 15:32:10

涂长望,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领导人和我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他是著名教育家,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后更名为南京大学)任教授。在他的提议下创办了3所中央气象局直属中等气象学校和我国第一所高等气象学院——南京气象学院(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他培养的学生如叶笃正、谢义炳、郭晓岚、施雅风、毛汉礼、陈述彭、黄士松等都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其中叶笃正、谢义炳、施雅风、毛汉礼、陈述彭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长望曾于1925年至1926年在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就读,后因战乱华中大学无法开学转学至沪江大学。但是在一些出版作品中,将涂长望的这段经历简略为“1929年毕业于沪江大学”。为此,针对“涂长望确是华中大学校友”,2017年2月至9月我走访了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新洲区气象局等13个单位,询问了涂长望在汉口、阳逻的亲属,搜集到一系列有关涂长望生平和成就的资料,做了一些考证。

在华中大学读完了大一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街)万家嘴是涂长望的祖藉所在地。新洲区气象局设有展示涂长望生平和成就的《涂长望陈列馆》。陈列馆展板上写有:“1925年秋,(涂长望)以优异成绩保送华中大学理学院。”同时还附有华中大学校门的照片。

无独有偶,对于涂长望的求学经历,《新洲史话》《阳逻街志》《湖北省志·人物志稿》《武汉市志·科学志》《武汉人物选录》均有类似表述:涂长望1925年毕业于武昌博文中学,后考入华中大学,1926年9月转入上海沪江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钱伟长院士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况·地学卷·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分册》中介绍称:涂长望“1925年考入华中大学,广泛涉猎法、美等国的革命史及黑格尔的《逻辑学》。1926年秋转入上海沪江大学科学系。”

可以想见,1925年秋至1926年夏,涂长望在华中大学读完了一个完整的大学一年级。这一年对他人生的成长,知识的积累,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年,他在数理各科得到严格和优质的训练,外语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课余之时以浓厚的兴趣学习黑格尔哲学和外国历史。

原杭州大学校长、心理学家陈立是涂长望的老同学、老朋友。1962年他曾撰写《追念和我相处四十多年的长望同志》一文中记叙了他对涂长望的回忆:“我记得1926年10月,他从武昌的华中大学转来沪江大学的时候,只带一个小包袱的换洗衣裳,没有行李”。

无论是朋友回忆文,还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况》等出版作品,对于涂长望是“从华中大学转入沪江大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战乱所致中途转学

涂长望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和副主席,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乔发进在《涂长望传略》“家庭和求学”一节中介绍称:“1925年秋,涂长望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华中大学理学院,这是一所教会办的大学。1926年秋,因时局动荡,华中大学无法开学,他转学到上海沪江大学科学系。涂长望除了主修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外,还选修了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葛德石讲授的地理学。葛德石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涂长望受其影响,对地理科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为以后从事气象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以上表述可以得知以下几点:一是1925年秋至1926年秋,涂长望在华中大学理学院读完了一个完整的大学一年级;二是1926年从武昌华中大学转学到上海沪江大学的原因是“因时局动荡,华中大学无法开学”;三是在沪江大学科学系学习时,选修了地理学,讲授地理学的葛德石对他影响很大。

翻阅《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现代第一辑》《品读武汉科教名人》等著作,对于涂长望转学原因的表述如出一辙。

美国人柯约翰曾在华中大学服务近30年,他在《华中大学》一书中回顾了武昌战乱和华中大学无法开学的情况:1926年8月下旬北伐军在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中击溃了军阀吴佩孚部队的主力,很快抵达武昌城下,“从9月1日开始围困封锁武昌”。吴佩孚的军队躲进武昌城,“关闭城门负隅顽抗”,华中大学“校园成了武昌城中该地区居民的避难中心”;“华中大学的图书馆和其他楼房都挤满了难民及他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住在武昌的华大教职员们很快建立了一所避难营,把通过各种渠道搞到的食品分发给这里的难民”“有零星的炮弹和流弹击中(华大)校园”“有一颗炮弹击中图书馆”,但都“没有造成人员重伤”。10月10日,吴佩孚的军队“被迫投降”,华中大学于10月25日开学。

由于所处时代的客观原因,战乱使得学校不能正常开学,这无疑是涂长望从华中大学转学沪江大学的一大原因。

被忽略的求学经历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涂长望:共和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科技名人词典(上)》《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等书籍中,都将涂长望的求学经历简略为:1929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经济地理。对于他在华中大学的求学经历只字未提。

关于涂长望在沪江大学读大学的时间,张雷在《葛德石与中国近代地理学》一文中如是写道:他“1926-1929年在沪江大学师从葛德石学习地质地理。”涂长望在沪江大学读了三年,并在1929年毕业,说明这三年是大学四年中的后三年(大二、大三和大四),不是四年中的前三年(大一、大二和大三),从而证实了读大一不是在沪江大学。

《新洲县志》中有这样的说法:涂长望“1920-1925年,就读于武昌博文中学,1926年转入上海沪江大学科学系。”这段文字的表述把联接博文书院(中学)和沪江大学的华中大学丢掉了,中学和大学之间不可能存在转学,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显然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一些遗憾和两点建议

我虽然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想了不少办法进行走访和调查,查阅了大量的、来自多方面的文字材料,但有的问题仍未得到满意的结果,深感遗憾。

1924年以文华大学为主体,合并了博文书院大学部和博学书院大学部,组成华中大学。1925年9月10日华中大学开始第二个学年,当时注册的学生有75。涂长望作为新生,在75人的名册(单)中应找到他的名字,但华师档案馆找不到这个名册。我也先后到湖北省档案馆和武汉市档案馆里试图寻找这份注册名单或相关文字资料,也未能如愿。

1926年9月,博文书院(1928年改为博文中学)院长英国人丁克生建议涂长望转学到沪江大学学习,并向沪江大学校长魏馥兰写了封推荐涂长望转学的信函。上海市档案馆藏有沪江大学的档案,如果在《1926年·沪大档》或《1927年·沪大档》中找到这一信函或相关文字材料,也可以从侧面证实涂长望是华中大学的学生,说明他由华中大学转学到沪江大学。

2017年4月26日,我通过武汉市第七中学的领导,电话联系上了涂长望的亲侄儿涂多渝。我告知涂多渝:涂长望“在华中大学,他参加过足球队”,希望他能帮忙联系涂长望在北京的4位女儿,看能否找到涂长望1925至1926年在华中大学读大一时反映其学习生活的照片或其他资料。5月3日,涂多渝到华师与我见面时说,他的几位堂姐妹都没有找到有关的资料,让我感到失望。

涂长望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他也是华中大学校友中最早的学部委员,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他的重大学术成就丰富了我校的校友文化。为了弘扬华师优良的人文传统、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努力进取的敬业治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我建议华师的校史要记下涂长望。

涂长望及老一辈的华师人铸造了华师的文脉,传承华师文脉对创建华师的“双一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华师档案馆中的历史材料是华师文脉的载体,希望学校能够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挖掘深深埋藏在校档案馆中的文脉资源。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