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志愿者:爱觉不累
作者:绍宸 李牧 野溪编辑:李牧
发布日期 2017-05-03 08:02:00

   一步一脚印 把爱心传递下去

   文/张野溪

  作为圣兵爱心社每年最大的活动,“爱心之旅”以每日步行数十里,深入到边远的贫困地区,在当地开展素质课交流和家庭教育等活动而一直为新老团员所津津乐道。

  回想起参加“爱心之旅”的经历,圣兵爱心社前监事长袁茂芳有着这样的描述:“经历了为期两周的培训,一群穿着红色社服、自带被子等生活用具、提着大包小包的志愿者们,浩浩荡荡地从华师北门出发,挤上地铁,又涌向火车站。一路上,先是整宿未眠地在火车上坐十几个个小时,再坐约2个小时的大巴,之后艰难地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最终才到达了目的地。”

  虽然料想到了旅程会比较辛苦,但是生活上的各种不便还是超出了袁茂芳及队友们的预期:热水要自己生火烧、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到镇里买馒头、夜间会被突然到来的暴雨冻醒、交通工具只有两条腿……但山区人们的单纯也给袁茂芳带来了别样的感动,“附近的人家会帮忙抬桶装水到我们的住处,村主任在后几天也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吃午饭。”

  “爱心之旅”的首要目的是走访贫困学生,选择资助对象。所以圣兵的志愿者们每天必须步行前往不同的家庭。袁茂芳记得,由于许多孩子住的地方离他们的“营地”太远,他们即便是早晨8点出发,也要下午5点才能到达。很多时候,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探访好几十公里。于是经过协商,他们分成了两个小队,一队驻扎在走访地区附近,而另一队即袁茂芳所在的小队就留在原处进行支教。
 

 
  支教地点在很高的山顶。因为路途遥远,所以袁茂芳他们每天都要在七点之前起床,然后拿上几个馒头,背上一大壶水就出发了。支教班上的孩子们年级不等,他们只能将一、二、三年级分成一个班,四、五、六年级再分成一个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支教。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个班的孩子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袁茂芳他们也就不得不改变之前已经制定好的教学方案,“我们原来写的教案一点也没有派上用场,只好临时写教案,不过我们也带了趣味数学的书,这是孩子们都可以理解的。”

  除了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外,志愿者服务队还为他们讲授地理、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新奇有趣的,袁茂芳就说:“他们对地理特别感兴趣。”由于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袁茂芳的团队还为孩子们普及灾害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在最后的一节课中,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合照留念,可大家却没有看到小男孩亮亮(化名)。找了半天,他们才在树桩旁发现了哭得厉害的他。“我一直认为他是不会哭的那种孩子,当时看到他哭成那样,我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现在想起来,袁茂芳依然不舍。离开当地的最后一晚,袁茂芳还意外地收到了来自另一个班上同学的电话,“我没有带过他们班上任何一节课,只是陪他们玩过。不过那个孩子却说舍不得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谈起自己的支教经历,袁茂芳认为是“日子很短,感情很深。”因为孩子们都是使用父母的手机,联系并不方便,所以回来以后,袁茂芳和孩子们的互动逐渐变少。但她还是希望有机会可以再回去看看他们,“我现在还记得那里的山路呢”她笑着说。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爱的路上,你我同行!”这是现任圣兵爱心社社长胡正午最喜欢的一段话,也是圣兵爱心社自1998年成立后流传至今的经典语录。在这爱心之旅上,他们可以做的,就是抬起双脚,迈着坚定的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爱心传递下去。

  

  



  

上一页 [1] [2] [3]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