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博物馆奇遇记-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馆藏珍品展
作者:徐佳晨编辑:值班编辑
发布日期 2014-03-22 23:46:00

图文/徐佳晨

暖黄的灯光下,你只是静静地躺着,透隔一寸玻璃,我看见你。你只是静默的,但光影下的你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在诉说着你的过去。

一. 桂子山上

桂子山出土——彭造凤鸟人物镜(宋代)

1953年前后,我校3号楼进行翻建,施工时意外挖掘到一个的小墓,墓中出土了一些陪葬品,其中便有这面彭造凤鸟人物镜。镜面上的凤鸟仍清晰可见。

桂子山民考古发现——青铜剑(战国)

70-80年代时期,我校历史系一名老师对考古知识有所了解,带着两名历史系学生前往江陵进行考古研究活动,意外发现这两把“宝剑”,把其带回,现于文物馆中珍藏。(图备注:左一为钱基博捐赠,右一二为学生考古发现)

黎元洪亲笔七言联(民国)

二. 珍品捐赠

王自申老先生一日前去钱基博家中拜访,看到钱老家里的墙上挂满、桌上摆满“文物”,玉器也喜爱经常握在手里把玩,便与钱老提起筹建博物馆的事。

“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建一个博物馆?”王老师问钱老先生,钱老听后便非常赞同,并自己领头,将个人收藏的211件藏品全部捐赠给我校博物馆。

钱基博先生是我校博物馆筹建人、主捐赠人。1952年岁末,在武汉寒冷的冬季,钱先生写毕约45000余字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历史博物馆赠品说明书》。

从说明书可知,钱先生向当时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捐赠文物共211件,分为10大类。其中包括玉器26件,青铜器80件,历代货币52件,古瓷25件,书法绘画28件等。对于这些文物,钱先生一一予以解释说明,娓娓道来,十分详细,数据精确,一一分明。

玉器精选:玉剑组成部分——剑珌(bi)

玉器精选:玉剑组成部分——剑镡(xin

玉器精选:玉剑组成部分——剑璲(sui

印章精选:馆藏珍贵文物——乾隆十五年礼部造汉满文铜印(清代)

敦煌石室写本长卷(唐代)

在我校历史系执教40余年的张舜徽先生,曾在兰州大学任教2年。兰州距离敦煌距离不远,而敦煌是中国的国家史、历史文化名城,张先生偶然得到这长卷,并将其带回,在52年捐赠给我校博物馆,保存至今。唐代多使用手写卷轴,宋代才开始有印刷术,因此这写本长卷尤为珍贵。

我校老教务长卞彭之妻慷慨捐赠珍品字画

卞彭是李鸿章的外孙、王爱施是王宠惠的侄女,王氏收藏诸多珍品画作,其中选出几幅作为王爱施的嫁妆,陪嫁至卞家。正值1953年,全校为校文物馆捐赠藏品,王爱施女士慷慨捐赠。

三. 藏品收购

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对“文物”并不珍视,当时的汉口,文物市场上的文物比较多,大家巴不得多卖掉一些,这样一来,“卖的人多,买的人少”,甚至有好东西送上门来的(后面介绍的一批鼻烟壶即是“赠品”)。所以当初购买“文物”的价格都很低,但与此同时珍贵的“文物”也就慢慢地散开、变少了。我校在50年代购买入大量文物。

馆藏珍贵文物——嵌银丝铜观音坐像(明代)

馆藏珍贵文物——石雕带座佛立像(隋代)

馆藏珍贵文物——石雕三立佛像(南朝)

当初的“赠品”现已价值连城——内画鼻烟壶(周乐元作)

年代悠久——青铜爵(商代)

博物馆基本情况:

我校博物馆由钱基博先生于1952年筹建,1953年建成。馆藏文物的收藏始于晚清民国年间的华中大学、中华大学等学校办学期间。博物馆共收藏历代文物二千余件,有发掘所获,有收购而来,也有接受捐赠而得。尤值得铭记的是钱基博、张舜徽等国学大师的捐赠,成为杏坛和文博界佳话。馆藏文物的时代早至石器时代,晚到民国时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