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公书林:属于华师的图书馆故事
作者:张绍宸 林珈玉编辑:崔桢桢
发布日期 2016-11-30 17:21:00

文/张绍宸 林珈玉

穿过玉兰路幽幽的林荫小道,走过喷泉广场,一座绿色琉璃瓦建筑赫然立在眼前,这便是坐落在飘扬的五星红旗后面的文华公书林。

一个世纪前的春天,中国近代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在武昌拔地而起。它,被称为当时文华校园内“最好的建筑物”。

如今,经历了106个冬夏,文华书院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坐落在桂子山上的华中师范大学;而文华公书林,依旧在这片土地上,记录着这所百年老校熠熠生辉的历史,见证着桂子山蓬勃发展的现时。

初始:一个美国人“众筹”出的中国公共图书馆

文华公书林的建成,和一个名叫“韦棣华”的美国人紧密相连。

(韦棣华女士)

韦棣华,1861年8月2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巴达维亚附近一个名叫埃尔巴的小镇。来华前,韦棣华曾在家乡的理奇蒙德纪念图书馆工作了10年。1899年初,韦棣华最小的弟弟韦德生,被美国圣公会国内外差会派赴武昌圣公会传教。

此时中国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极端行动,使得当时的武昌出现了毁教堂、杀教士的事件。消息传到美国后,韦棣华十分担心弟弟的安危,于是决定只身前往中国。1900年5月16日韦棣华抵达武昌,看到弟弟安然无恙后,她也决定留居下来。

韦棣华到武昌之时,恰逢文华书院急需教员。于是,在韦德生的推荐下,韦棣华进入文华书院,担任教职。在教学中,韦棣华发现学校书籍极为缺乏,出于曾任职图书馆的职业本能,她觉得应该建立一所图书馆来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难题。

于是,授课之余她便在校园内称为“八角亭”的一间小屋内陈列她所能搜集到的外文报章杂志供学生阅览。当时学生称它为“报房”,这便是文华公书林的雏形。

[1] [2] [3] [4]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