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尘:把美育融入“青山绿水”间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编辑:范书妍
发布日期 2023-04-08 16:46:47

近日,在郑州第四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的美术课堂上,有一位老师仅用几支粉笔,便在一块黑板将元代巨制山水画《山居图》复现在学生们眼前。绚烂的色彩,精致的构图,无不令人耳目一新。这幅画也在互联网中迅速火“出圈”,获得网友超过100万点赞数。而这位用粉笔勾勒浩渺河山、让学生于青绿之中赏山水韵味的教师,正是我校美术学院2022届校友、郑州第四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的美术老师李尘。

谈起与绘画结缘,李尘回忆道:“我从学前班开始就喜欢画画。”

初次接触山水画是在初一。李尘舅舅家的老宅子里,住了一位民间画家,以山水画维生,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那里学画,让他对山水画有了一些认识。读大学时,李尘选择了国画专业,并与导师蔡敏老师相识。老师的山水画技法和对国画的热爱使李尘对山水画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年的读研时光,李尘绘制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有了很大提升,对山水画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他的作品《归来》《出天山》《天堑》等多次在国内大展展出,毕业之际,还在学院的博雅美术馆举办了“桃源·幻境”个展。

“在华师读书的七年,让我对专业和传统文化愈发热爱。”对于李尘来说,在华师求学的七年时光是难忘的。

导师蔡敏在专业上给予他的指导和敦促,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山水画技法。每幅作品经导师点拨,都能收获很多。本科辅导员张爱老师,亦师亦友,对李尘十分照顾。师兄师妹们之间,互帮互助、不求回报的真挚同窗情,至今依然让他非常怀念。

在蔡敏眼中,李尘是一个乐观上进、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这也是很多教过李尘的老师对他的评价。“他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可以说是精益求精”,蔡敏回忆说,如果作品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他会不厌其烦地将其重画好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作为艺术硕士,按要求毕业论文只需写0.8万字,李尘却写了5.8万字,他查阅了很多书籍和文献,将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论题《元代山水画中的“桃源”形象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一位硕士论文盲审专家给他的评价:‘这是一位学术扎实,爱动脑筋,勤于思辨的好学生。’他之所以能在初中教室的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自如流畅地画出千里江山,完全是源于平时的勤奋积累,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看到自己的学生因为黑板画而意外走红网络,蔡敏由衷地为李尘感到高兴与骄傲。

蔡敏说,自己时常在教学中跟学生讲,毕业之后,不一定每个人都成为职业艺术家,大部分人可能从事的是各种跟美术相关的职业,但是只要专业水平足够好,积累足够深厚,就能在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比起职业艺术家,现在中小学非常需要一批有专业水平、有情怀、有责任心的基层美育工作者,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这也是华师美术专业师范生教育的初衷和理念。”

“像李尘这样,在不经意间绽放出艺术的光芒,于不经意间熏陶学生,在他们心中埋下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的种子,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美育教学,其效果远远胜过一堂按部就班的美术课。”蔡敏如是说。

这种“不经意”源于李尘对美术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蔡敏希望李尘能够深耕基础教育,用自己的爱和高水准的专业素养影响更多学生,继续在工作岗位上谱写基层美育工作的绚烂篇章。

谈及《山居图》这幅“独特”的艺术作品,李尘说:“主要是想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所了解。我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给学生上课时就比较注重对他们的熏陶。”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有情怀的人,如果通过这件事能让更多人喜欢传统文化,真的很开心!”对于这次“出圈”,李尘觉得“很意外”,也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成为学生和美术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美术、喜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上用艺术表现自己。“这是美育的真谛所在。”李尘笃定地说。

(原文刊发于2023年3月13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信;编者有修改)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 氤氲华师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