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逢同怀客 相伴路难忘
作者:张瀚文 洪臻祎 魏晓暄编辑:张瀚文
发布日期 2022-05-10 16:11:36

“从本部到南湖,宿舍一直是我们四个人”,即将毕业的计算机学院学生罗绮静回忆道。她所在的南湖三栋201宿舍中,来自福建、海南、四川的四个南方姑娘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四年时光,白驹过隙。如今,吴亚莹成功保研到华中科技大学,林璐顺利保研到华南理工大学,而汪芝羽也将赴南京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罗绮静则签约了海南中学。一寝四人的优秀让她们宿舍被冠以“学霸寝室”之名,也让人好奇,她们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呢?

和而不同 青春以“拼”字做底

宿舍四人中,吴亚莹的专业是信息安全,而罗绮静、林璐和汪芝羽则都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四人,在学习上却拥有着一致的热情。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宿舍的氛围,我觉得就是‘拼’。”罗绮静提到,大一刚入学,她们宿舍就与其他宿舍不太一样,当大家普遍还处在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时,这四个姑娘已迅速调整好状态,互相督促学习、一起打卡,提醒对方完成今天的任务,交流学习计划的进展,“(这样)无意间就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推着人往前走。”

她们的作息时间并不完全同步,但晚上十一点熄灯、早八课六点半起床的习惯成为无需言语的默契;她们很少集体一起约时间学习,往往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任务,但每个人身上都有奋斗的光芒,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她们很少刻意去选同一节课,甚至有时在上课时才撞见对方,但专业和课堂的差异并未影响到她们之间信息的互通,大家会讨论课堂的内容和不同老师教学的特点,互相借鉴技术和分享项目经验……她们各有各的风格和选择,却不约而同地以“拼”字做底,携手努力。

与子同袍,协作偕行。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属于四个女孩合作编织“芳华盛景”。当时,她们四人临时决定组队参赛,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甚至还有其他项目需要同步进行的挑战,她们一起顶住压力,整整一周忙碌于拍摄和剪辑,每天工作至凌晨。当夜渐深,困倦袭来,每个人都感到疲惫,这时候,总会有人发现素材中一个有趣的片段,女孩们会一起看视频中的人滑稽的样子,一起哈哈大笑,打破夜的沉寂,重燃斗志。回忆每夜“提灯赶工期”的那段时光,罗绮静说:“虽然很辛苦,但我们四个人都很努力,彼此帮助,相互扶持,我能后很清楚地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凝聚力。”

前行之路 拨开“去向何处”的迷雾

“学霸寝室”的成长路上亦有曲折。大一大二时四个女孩专注于学业,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目标。进入大三,学院同年级不少同学都在向着各自的目标前进着,201寝室却焦虑不安,“不知道该从哪里努力”。她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未来的人生规划,对将来的生活满怀希望又充满迷茫,不自觉地陷入焦虑中,想要挣脱却又无所适从。

好在,计算机学院2018级辅导员范梦宇老师常常会和学生谈话,学院老师也喜欢和学生聊天。在交谈中,她们向老师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范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有用的信息,郑世珏老师也分享了一些学长学姐的故事,还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罗绮静说,老师们的热心帮助让她们豁然开朗。大一大二时的积淀“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大三下学期,她们终于“拨云见日”,看到了即将奔赴的未来。

如虎添翼 育人为本助推“一川风起”

吴亚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银奖、林璐参加第十四届计算机设计大赛并取得中南赛区二等奖、罗绮静成功申报一项校级科研立项并申请到4项软件著作权、汪芝羽获得了蓝桥杯C\C++程序设计大赛省二等奖并申请到国家发明专利……女孩子们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计算机学院对学生的全力培养与支持。

挂靠于学院的机器人协会、ACM协会等社团激发着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让学生有很多机会与老师们探讨交流。罗绮静觉得,大学四年,学院老师给了她们很多帮助。“我们钻研学业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都会耐心解答,在竞赛、学生活动和考研等方面,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

四年时光,对于201寝室来说,是在深夜书桌前依旧明亮的四盏台灯,是聊天记录里分享的干货知识,是阳春三月同赏东湖的樱花,是在迷茫时老师温和的话语……所谓的学霸寝室,其实只是一群同样认真的学子聚在了一起,这些“同怀客”们各自努力的同时,受到他人奋战精神的影响,更加充满干劲,逐渐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剪色南湖夏,漫山桂子秋;毕业离情长,相伴路难忘。那些流金岁月,如浩瀚银河里撒下的星星闪亮,成就了她们滚烫的青春。

(作者为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