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学子】李华松:把志愿服务当作信仰
作者:金质洁编辑:周健
发布日期 2014-12-09 09:52:00

大一加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绿丝带爱心驿站、华心自强社,大二加入华师大社区博雅服务队、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志愿服务队、洪山区晓燕志愿者服务队;

自进入大学以来,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每周不做志愿服务,他心里就空落落的,感觉自己存在没有价值;

大三,很多同学都为个人的发展考虑,或全力以赴准备考研,或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但他不仅没有退出志愿服务社团,反而担任华心自强社社长、博雅服务队帮扶组组长,投入志愿服务的时间更多了……

他就是我校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李华松,一个把志愿服务当作信仰的90后大学生。

志愿服务成习惯

李华松出生于1991年,来自广东茂名西部比较落后的一个农村里。从年龄上,他比自己的同年级同学要大两三岁,因为读高中时开始成绩不好,复学一年之后才如愿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的。

“志愿服务的思想萌芽可能来自于生活在山村”,李华松说,农村好多老人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老人在家里种田干重活,有时候实在力不从心。

李华松看到后总会帮他们拖一段,推一把,或挑一担送到家。对年轻人来说,挑一担粮食很轻松,但是老人就不一样了。“每次做完,他们总是不断地感谢,我心里感到很自豪,可以帮助老人做一点事”,李华松说。

到了高二,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李华松就想着如果自己能考上大学一定去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些在大学里叫公益”,李华松说,“通过复读一年,我终于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于是就开始兑现自己高中时的诺言,去做一名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可对李华松来说,真正开始做一个志愿者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普通话很不好,广东方言很严重,刚进入大学我都不敢去学校比较大的组织面试,怕不好下台,被同学笑话。”李华松坦言,当时自己用普通话介绍自己的名字都介绍不清楚。

在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面试上,李华松把自己的名字说了4次,还是有人听不清楚。李华松感到很窘迫,想放弃。“好在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是广东的师兄,他鼓励我去面试的,我才鼓起勇气去面试的,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李华松说。

从此,李华松的大学模式调整为“学习+志愿服务”的模式。同学们见到他,要么是在教室里上课,要么就是在去志愿服务的路上。除了学习,李华松一心扑在了志愿服务中。

从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绿丝带爱心驿站、华心自强社到华师大社区博雅服务队、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志愿者、洪山区晓燕志愿者服务队,从一名志愿者到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绿丝带爱心驿站副会长,到现在的华心自强社社长、博雅服务队帮扶组组长,李华松把志愿服务慢慢变成自己的人生信仰。

“这个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吧,人总要有个精神的寄托。做多了,就成了一种习惯,不做反而会觉得心里空的慌,就像人突然失去了信仰”,李华松说,“我比较喜欢我高一的班歌,让世界充满爱。我也相信里面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1] [2] [3] 下一页

热门搜索

热门推荐

X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